地名:门楼任乡 | 隶属:尉氏县 |
行政代码:410223205 | 代码前6位:4102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明代初期任姓从山西迁此,并建一门楼,后称门楼任集,简称门楼任。
尉氏县辖乡。1975年建四新公社,1983年改门楼任乡。位于县城西南,相距10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3.2万。开(封)许(昌)公路过境。辖门楼任、要家、陈家、寄庄王、赵家、赵存、郑家、李家、卜家、郝寺、花张、郭潘王、双庄、新庄、齐庄、阎前、阎后、钱家、东张庄、沙沃、新栗林、栗林、东周杨、西周杨、南文家、蔡家2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冶炼、化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花生。
明为高寺保。
清因之。
1949年置门楼任中心乡。
1958年成立门楼任公社。
1960年分属大桥、大营两公社。
1975年析出朱曲、大马、大营、大桥、蔡庄5个公社的22个生产大队,置四新公社。
1980年复称门楼任公社。
1983年改称门楼任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原有一户姓任的,兄弟俩分家,分了一个门楼,居此建村,故名门楼任。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门楼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汉代寄昌是个忠良将,前往南方打仗,路过此地,因姓王的多,故名寄庄王。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寄庄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赵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赵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山西洪洞县来了三个陈姓同胞兄弟,给大户扛长工,以赶车当把式为业。兄弟三个吃苦耐劳,都是有名的赶车好把式,并都娶妻生子,在此定居建村,故名把式陈。后演…[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要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要家庄,后演变为要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要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郑家叫于店。后来李闯王战河南时,于店人烟逐渐稀少,于氏家族开始落败。时隔不久,从山西洪洞县逃来了一郑氏人家,弟兄四人携父到此,父亲将一把铁壶交于次子,…[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卜姓最早迁此建村,故名卜家。村民委员会位于卜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叫大王庄,后王姓人家逃荒在外无归,郝姓人家越来越多,庄北面有个大寺院名叫广佛寺,故名郝寺。村民委员会位于郝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李姓族人居此建村,村名李家。尉氏县有同名村。1980年更名东李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东李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三户姓张的人家住在此地,故名三家张。后因有两家张姓因种花(种牛痘)闻名,更名花张。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花张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落有两个塚子,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村庄居中间,故名双塚。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双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郭姓、潘姓和王姓三家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郭潘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蔡姓最早居此,在岗西坡建村,故名坡西蔡。后演变为蔡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蔡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新庄很早以前叫棠梨赵。后村东头起了一个塚子,更名新塚,后演变为新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新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4年,栗林村一部分居民迁居此地,形成新村落,为区别于栗林村,故名新栗林。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新栗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姓最早居此建村,取名文家。尉氏县有同名村。1980年更名南文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文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栗树成林,开许古道穿村而过,街道上开饭店的较多,故名栗林店,后演变为栗林。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栗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沙子较多,窝寓意为某种东西多的地方为窝(当地人们的方言意思),后人在此形成村落,故名沙窝。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沙窝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为主。张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张庄。尉氏县有同名村,1980年更名东张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东张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闫、贾二姓人家居此建村,村名闫贾湾,后演变为闫家湾,简称“闫湾”。后发展成南、北两个村落,南边的村名闫前。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闫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闫、贾二姓人家居此建村,村名闫贾湾,后演变为闫家湾,简称“闫湾”。后发展成南、北两个村落,北边的村名闫后。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闫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齐氏族人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齐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齐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山西洪洞县迁至一赵氏家族,人丁兴旺,故名赵村,后演变为赵存。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赵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钱氏族人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钱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钱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姓最早居此建村,且村中杨树多,故名周杨。后在一南北走向的土岗东、西侧形成两个村落,岗东边村名东周杨。因村民委员会位于东周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姓最早居此建村,村中杨树多,故名周杨。后在一南北走向的土岗东、西侧又形成两个村落,岗西边名西周杨。因民委员会位于西周杨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