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邢庄乡 | 隶属:尉氏县 |
行政代码:410223200 | 代码前6位:4102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3万人 |
人口密度:约71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
明代建村,邢姓在此最早居住得名。
尉氏县辖乡。1963年成立邢庄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88.3平方公里,人口4.2万。开许、开尉、郑永公路过境。辖邢庄、史庄、芦馆、屈楼、水黄、烧酒胡、付里庄、明家、大庙阳、七里头、赵庄、雷家、岳家、簸箕任、甄家、郭新庄、拐杨、尹家、葛庄、尚村、董庄、北丁庄、鳌头吕、韩庄、三李、郭佛、蜜蜂赵、芦木张、安庄2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花生。古迹有康王墓、商王墓。
2024年5月,邢庄乡被列为河南省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
2024年3月,邢庄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邢庄乡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1948年置邢庄乡,属城关区。
1949年属芦馆区。
1952年属第一区。
1955年撤邢庄乡。
1963年从城关、庄头、大桥3个人民公社各划出部分村庄,置邢庄公社。
1983年复称邢庄乡,属尉氏县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吕姓最早居此建村,因座落于一形似巨鳌的土岗岗头,故名鳌头吕。东汉末年,有吕伯奢一家,是周围有名的大户。曹操离开董卓,与陈宫返乡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三户李姓人家,形成村落,故名三李。因村民委员会位于三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邢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邢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邢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清道光尉氏县志记载:唐宪宗时期,秦氏公公张学及其丈夫张浩早逝。“事其婆赵氏孝,赵氏死,秦氏哭死而复活,选莹地于村后而葬之,并结庐(用芦苇结庐)于墓侧…[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养蜜蜂闻名,故名蜜蜂赵。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蜜蜂赵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董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董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董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地有一位李姓大户,家中雇有庄头韩集来的四兄弟做长工。时间久了,四兄弟定居下来,韩姓人口越来越多,李姓慢慢消亡,形成以韩姓为主的村落,故名韩庄。因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葛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葛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岗上原有一座庙院,名商府寺,寺里有很多和尚,后人在庙院附近聚居建村,后演变成今名。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尚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史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史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史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丁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丁庄。后因尉氏县有重名村,1980年更名北丁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北丁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尹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尹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尹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姓最早居此建村,且村中有一大佛,故名郭佛。聚落呈块状分布。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郭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距离县城七华里,古时称七里铺,明朝时称圣水店,后更名七里头。因村民委员会位于七里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安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安姓村落,故名安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安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芦姓最早居此建村,村中开有一家饭馆,故名芦馆。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芦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有一姓屈的大家富户,家中盖有一座很高的楼房,远近闻名,故名屈楼。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屈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姓最早居此建村,后来从外地迁来几户杨姓人家,跟随黄姓居此,故名随黄,后演变为水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水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一位胡姓老者爱喝烧酒,且村中胡姓人家居多,故名烧酒胡。因村民委员会位于烧酒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网睢村。后明姓居此,人口逐渐增多,更名明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明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有一座楼叫重善府,后人在重善府楼前聚居建村,故名府里庄。后李姓族人迁此,人家逐渐增多,演变为付李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付李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姓最早居此建村,杨氏族人在村中建有一座大庙,故名大庙杨。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大庙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赵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繁衍生息,故名。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赵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姓最早居此建村,且原来没有正街,全是拐街,故名拐杨。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拐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任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任姓村落,且因做簸箕手艺精湛而闻名,故名簸箕任。因村民委员会位于簸箕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岳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岳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岳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雷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雷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雷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郭店一部分郭姓人家迁此,形成一个新村落,故名郭新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郭新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甄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甄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甄家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