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曹乡 | 隶属:尉氏县 |
行政代码:410223207 | 代码前6位:4102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2万人 |
人口密度:约48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
东汉末年,曹操在此驻兵扎寨,寨分南北,南寨后发展成村,名南曹寨。明称南曹铺,清称南曹集,辛亥革命后称南曹。
尉氏县辖乡。1958年建南曹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南,相距13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5.2万。开(封)湖(北)、永(兴)许(昌)公路过境。辖蒋沟、代庄、后于、中山、前刘、北曹、南曹、前张铁、后张铁、冯庄、前孙、后孙、东黄庄、西黄庄、史桥、位庄、凉马董、貊庄、凉马李、凉马胡、马村、河沟刘、坟台、西郎、东郎、马庄、靳村、小寺、周庄、砖楼、朱坡、荣村、洼张、何庄34个村委会。工业有铸造、饴糖、骨胶、骨粉、骨油、电子、电器、塑料、木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特产有列入中华名产的“尉青豆”。
2024年9月,南曹乡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1948年分属彭店、蔡庄、城南区。
1949年属蔡庄区。
1952年属第二区。
1955年置南曹中心乡,属大桥区。
1958年建南曹公社。
1975年析出部分大队归小陈公社。
1983年改称南曹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东汉末年,曹操领兵打仗路过这里,在此安营扎寨,设南北两个军营,因位于南边曹军军营,取名南曹。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南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张姓最早居此,且此处地势低洼,处于南曹、北曹之间,由“两曹夹一洼”得而名,故名洼张。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洼张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冯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东有一条河流叫鸿雁河,因座落在河的西口,且孙姓居多,故名西口孙。后分南北两部分,南部称前西口孙,后演变为前孙。…[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有一条河流叫鸿雁河,因座落在河的西口,且孙姓居多,故名西口孙。分南北两部分,北部称后西口孙,后演变为后孙。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后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安营扎寨,此为北营,故名北曹。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北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铁甲兵驻扎于此。后张姓人迁此建村,故名张铁。…[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铁甲兵驻扎于此。后张姓人迁此建村,故名张铁。因落南北较长,按传统习惯,被部称后张铁。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后张铁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大桥蒋庄迁来弟兄二人居此建村,因村庄处于南北岗断裂处的深沟里,故名蒋沟。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蒋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戴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戴家庄,后演变为代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一说,南宋大将岳飞抗金,路过此地并安营扎寨,当时修建的战壕成为寨墙,称为岳寨。后岳寨发展为三个村落,北面的村落于姓居多,故名后于;二说,原来姓宋的来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大将岳飞抗金,路过此地并安营扎寨,当时修建的战壕成为寨墙,称为岳寨。后岳寨发展为三个村落,南面因刘姓居多,故名前刘。…[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大将岳飞抗金,路过此地并安营扎寨,当时修建的战壕成为寨墙,称为岳寨。后岳寨发展为三个村落,中间的村落有三道街,故名中三街,简称中三。…[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康熙年间,黄姓迁居此地,称为黄庄。在民国时期,形成东西两个村落,东边村名东黄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黄姓人家迁居此地,称为黄庄。民国时期,形成东西两个村落。西边的村名西黄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南有一座石桥。明洪武年间,史姓村民迁居此处,故名史桥。…[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魏姓由山西洪洞县逃荒至此形成村落,故名魏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一片大竹园,因此得名竹叶郎村,为区别西边西郎村,更名东郎。…[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有一郎姓人氏从鄢陵彭店迁此,后因郎姓居多,更名郎庄。为区别东边的东郎村,故名西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周口扶沟县何庄村迁来何姓人家居此建村,故名何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马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马庄。后因尉鄢路从村庄南北穿过,形成东西两个村落,东边村名东马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周庄。1978年从坟台生产大队分出,成立周庄生产大队,属南曹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周庄村民委员会,属南曹乡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董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而来。因离一座古刹凉马寺较近,取古刹前二字,再加上族姓“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国时关羽路过此地,曾将战马栓在寺院前树上休息,寺院得名凉马寺。明末李自成起义军过河南之后,李氏家族一支从甘肃崆峒迁此。时人在“李”前冠以“凉马”二字…[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居住成村,又因村落紧邻南康沟河,故名河沟刘。…[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貊姓家族居此建村,故名貊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刘姓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取名刘寨。后来在聚落南修一荣刘寺,更名荣村。随着聚落增大,分为前荣、中荣、后荣3个自然聚…[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西有一大岗,岗上有一寺院,东汉末年关公路过此地,曾将战马栓在寺院前的树上休息,寺院得名凉马寺。胡姓从山西洪洞县椿树胡迁此定居,故名凉马胡。…[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面有百亩大坟,树多坟多,故名坟台。1948年成立农民协会。1954年改称坟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改称坟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马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马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初有一大户李孩,家庭富裕,在方圆十多里都很有名,建有高楼。站在李家楼房上,可以看到十五华里外的蔡庄十字大街,因当时十里八村都没有砖砌的楼,故名砖楼。…[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靳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座寺院,村民依寺而居,形成村落,故名小寺。…[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期,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依坡而居,因朱姓较多,取名朱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