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 > 焦作市 > 武陟县 > 詹店镇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

地名:詹店镇隶属武陟县
行政代码:410823101代码前6位:4108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车牌代码:豫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88.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88万人
人口密度:约43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詹店镇区以京广铁路詹店站为中心形成,因詹店站得名。

基本介绍:

詹店镇位于武陟县的东南部,地处郑州、焦作、新乡三市交汇的“金三角”地带,北靠巍巍太行,南临九曲黄河,与郑州隔河相望。附近有闻名遐迩的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焦郑高速、詹泗公路、郑新公路、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内有武陟、老田庵两个火车站,年运送旅客2万余人次,货物吞吐量达100余万吨,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引黄灌渠——人民胜利渠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盛产优质大米和黄河鲤鱼,素有“豫北小江南,中原鱼乡”之美称。全镇辖27个行政村,5.1万人,7.5万亩耕地,区域面积88.8平方公里。是全省首批小城镇试点乡镇。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农业产值完成2.1亿元

+查看详细詹店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5月,詹店镇被列为河南省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

2024年3月,詹店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12月,詹店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4年10月,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詹店镇位列第872名。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詹店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4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詹店镇榜上有名。

2024年7月,詹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何瑭墓祠

何瑭墓祠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何营村,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何瑭纪念馆位于焦作市武陟县城东20公里的詹店镇何营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

历史沿革:

明属武陟县千秋乡。

清属武陟县大一里、富二里。

1945年属武陟县古阳乡、嘉应乡。

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八区、七区。

1953年并村建乡,分属七区的马营、何营、王庄、詹店、李庄、大茶堡、大刘庄7乡。

1955年分属武陟县马营、詹店、茶堡中心乡。

1956年合并为马营乡。

1958年乡政府迁至何营村,更名何营乡。

1958年成立何营公社。

1983年复名何营乡。

1985年撤乡改置詹店镇。

武陟县 妙乐寺塔
何营东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赏有功之臣。何忠在军中当旗牌官,从江南如阜(今江苏省如阜县)迁至怀庆,后其子何富、何贵同八家老军户为镇守黄河渡口,在千秋乡建立头…[详细]

何营西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赏有功之臣。何忠在军中当旗牌官,从江南如阜(今江苏省如阜县)迁至怀庆,后其子何富、何贵同八家老军户为镇守黄河渡口,在千秋乡建立头…[详细]

赵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从前有个猎人看见空中飞过一对雁,射落其中一只并挂在家中屋檐下,另一只飞落院内柳树上以柳条缠颈而死,从此得名雁绞庄,后以赵姓改称雁赵庄。…[详细]

小许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因尤、许两大姓共居始称尤滩,明末尤姓迁走后改称许庄。清康熙年间因修筑河堤分为南、北两块,堤北较小聚落称大许庄。…[详细]

大许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因尤、许两大姓共居始称尤滩,明末尤姓迁走后改称许庄。清康熙年间因修筑河堤分为南、北两块,堤南较大聚落称大许庄。…[详细]

魏庄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二年(1369)魏氏族人先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武陟县杜村,后又居此成村,得名魏庄。…[详细]

詹东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始名常兴镇,后因詹氏在此开饭店,得名詹家店,简称詹店。…[详细]

詹西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朝以前,名常兴镇,后有个詹鸿中的在此开饭店,得名詹家店,简称詹店。…[详细]

李庄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末曾出一名大将,人称白马李先锋,故名李先锋庄,后简称李庄。…[详细]

老田庵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此地原是黄河滩,清末有田姓人家的在此搭草庵开荒种地,后定居成村,得名老田庵。…[详细]

小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初杜、王两家在此定居,清末因村庄小而得名小庄。…[详细]

冯庄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时山西省春村胡洞迁来一冯姓人家定居于此,故名。…[详细]

小茶堡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末此处原为黄河滩地,何营村民在此搭草庵卖茶水供开荒种地者休息,后定居成村,人称茶堡。民国初年,逐渐形成两个村落,以规模分得名小茶堡。…[详细]

杨延井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末马村人在此处放羊时挖土井一眼,供羊饮水用,人称“饮羊井”(又称“羊眼井”)。后有人在井旁定居成村,演为杨延井。…[详细]

郭庵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代郭姓人家在此搭庵种地,后居住成村,得名郭庵。…[详细]

大茶堡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末此处原为黄河滩地,何营村民在此搭草庵卖茶水供开荒种地者休息,后定居成村,人称茶堡。民国初年,逐渐形成两个村落,以规模分得名大茶堡。…[详细]

何井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代何营村人在此耕田,因离家远,就地打水井一口供人休息饮用,后定居成村,得名何井。…[详细]

东厂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雍正年间,何营村有人来此种地,后定居成村,因离何营有五畛地远,故称五畛地厂。1949年土改时,因与何井属一村,且位于何井村东,故名东厂。…[详细]

溜村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时黄河发大水,附近原有几个村庄被淹没,河水退后淤出一溜高地,逃出的几户人家在此重建家园,以“黄河水上淤”之意,得名溜村。…[详细]

大刘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末此地原为荒摊,后有人在此开荒种地定居成村,因刘姓居多得名刘庄。又为区分邻近的小刘庄,改称大刘庄。再因居武陟县境最东边,1981年更名东大刘庄。…[详细]

王菜园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清代有一家王姓人家的在此开菜园,后定居成村,故名。…[详细]

王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元代时今大虹桥有一王姓大户在此处有千顷良田,每年以此为中心收租,设有账房、仓库,后明代迁民在此定居成村,得名王庄…[详细]

陈庄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时荥泽县(今荥阳)陈沟村人迁至黄河滩开荒种地并形成村落,以姚、陈二姓得名姚陈村,清道年间改称陈庄。…[详细]

宋庄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宋氏族谱》载:“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宋氏分居,三门留居沁阳东关,长门至武陟东落户“。宋氏乃明武烈将军宋友之后,宋友曾随郑王由陕西凤翔迁至怀…[详细]

马营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明末有官员在东南开设一个三顷有余的牧马场,并在此处扎营,故称马营。…[详细]

张菜园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因此处原为姜姓人家菜园得名姜菜园,后因张姓居多,民国初年改为张菜园。…[详细]

小马营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此处原是马营村人开的菜园,后有人迁此定居成村,因村小得名小马营。…[详细]


以下地名与詹店镇面积相当:
到詹店镇必去著名景点
詹店镇相关名人
詹店镇特产与美食
詹店镇民俗文化
武陟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