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刘寨镇 | 隶属:新密市 |
行政代码:410183107 | 代码前6位:41018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50000 |
车牌代码:豫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6万人 |
人口密度:约5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刘寨原名为兰家庄,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数户人家,其中一户姓兰,故得名。后刘姓逐渐增多,并筑寨防护,以姓氏命名刘寨。
新密市辖镇。1964年建刘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市区东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1万。杞密公路、宋大铁路过境。辖王嘴、新寨、老寨、赵沟、东张庄、园林、刘寨、小李寨、崔岗、吕楼、西马庄、宋寨、东马庄、王沟、八里岔、李岗、水竹园、赵贵岗、观音堂、刘窝20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水泥、煤炭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旅游地有轩辕黄帝宫。
2024年9月,刘寨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4年5月,刘寨镇被列为河南省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
2024年12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刘寨镇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葡萄)。
2024年9月,刘寨镇入选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0年5月,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刘寨镇为第四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黄帝宫,又名云岩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曾是轩辕黄帝建宫筑殿、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图的地方。相传黄帝初战蚩尤失利后,退居此地,潜心养志。用风后、力牧为相,研兵习
力牧台遗址位于新密市刘寨镇台岗村西南的岗岭上,力牧台又称拜将台,传说黄帝在此拜力牧为大将, 故名。台高15米,由上而下分四层台基,均为黄土夯筑而成,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33米,面积2万平
宋家楼院位于新密市东南刘寨镇宋寨村东头组宋大铁路北侧约100米处。坐北朝南,大部分为二进院落,据宋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明未,至清初时规模宏大,后经战火毁坏,已远不如过去,后代一直沿用至今,保存
云岩宫,又名轩辕黄帝宫,位于新密市刘寨镇刘寨村西南。坐北朝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为纪念黄帝在此练兵讲武而建,元、明、清屡有重修。现存有祖师殿,三清殿、拜殿、道院、人祖洞等建筑和碑刻1
吕楼村吕氏古民居位于新密市刘寨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24年10月,吕楼村吕氏古民居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8年属观音堂区。
1948年属密县六区(驻观音堂)。
1956年改为刘寨中心乡。
1957年改为观音堂乡。
1958年改为五星公社。
1961年改为观音堂区。
同年设宋寨公社。
1963年复为观音堂公社。
1964年改为刘寨公社,3月宋寨公社并入。
1983年改设刘寨乡。
1996年改置刘寨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万历年间,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建寨,故名宋寨。…[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氏在洧水北岸土嘴下建村定居,故得名王嘴,后谐音改为王咀。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此地,故得名王咀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密,居老寨,后人口增多,于村东建一新土寨,称新寨。…[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寨自古有二寨,中间一道沟(前沟)将其分为南寨和北寨,由于老寨更古老,因此称老寨。因村民委员会以冠名,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赵姓在战鼓山南侧沟中建村定居,得名赵沟。1980年因重名改为东赵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人始居于此,繁衍壮大,村以姓氏而命名称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原为园林场,得名园林村,因村委会位于此村,故得名园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以前称为兰家庄,明初,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筑寨居住,而得名刘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李氏在此建寨定居,因寨小人少,故名小李寨。…[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崔氏在马脊岭土岗下建村定居,后设集,故名崔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明初,两位吕姓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逐渐繁衍成数百人的村落,村庄繁盛时期富甲一方,建起一座座古楼。…[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此处是当年轩辕皇帝训练兵、驯马的地方,得名马庄。因位于其粮仓的西边,取名西马庄。因村民委员会以冠名,故得名。西马庄古称“浮山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马姓兄弟从山西洪洞迁密于此定居,后逐渐成村,得名马庄。因此地隋朝时,是故县地域,又称故县马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成立后,故县马庄和浮山马…[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始祖王能迁至此地建村定居,易名大王沟,简称王沟,后改为王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自然村位于距观音堂、曲梁街、南瓜庵均为八里的三岔路口,取名八里岔。因村民委员会以冠名,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时期,李姓人在此地山岗上建村定居,得名李岗。…[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多竹子的小河旁建村定居,因此得名水竹园。…[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赵贵从山西洪洞迁至密县观音堂西北岗上建村定居,取名赵贵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末,马、蒋二姓从曲梁迁此,清道光年间,建有土寨,寨内建有观音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人在此地沟窝里建村定居,得名刘窝,后谐音得刘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