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 > 郑州市 > 新密市 > 米村镇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米村镇

地名:米村镇隶属新密市
行政代码:410183101代码前6位:41018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1 邮政编码:450000
车牌代码:豫A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99万人
人口密度:约51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米氏始祖从山西泽州迁此,取名米村。

基本介绍:

米村镇位于新密市西北部,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83个村民组,8800多户,3.4万口人。境内交通便利,物流、信息流畅通,荥密公路、郑少高速纵横交织穿境而过,郑少高速在我镇杨岗村设有出入口。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米村镇工业经济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耐火材料、煤炭、建材为支柱的三大产业。2006年,全镇共完成生产总值3446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67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242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5636万元,财政收入10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61元。

文化旅游:

新密魏长城遗址

新密米村镇茶庵村起,经五岭寨风门口,沙岗、香炉山,北至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有一道长城遗址,全长约5.8公里。这是我国国内仅存的战国长城遗址段落,是修筑时间最早的古长城之一。新密现存魏长城北

“镇远”炮台

又名风门口炮台。位于新密市米村镇茶菴村西北风门口。方形,石灰岩磊砌,四周壁上均设有炮眼,西壁下层置门,南壁上部中间有“镇远”石额,款为“咸丰十年八月吉日饬建。”“镇远”炮台,保存较好,是郑州

米氏族谱世系碑

米氏祖谱世系碑位于新密市米村镇米村街东北100米。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四日刻立。碑文楷书,600余字,主要记述米氏家族历史渊源和世系。米氏以国为姓,源于西域米国,明初从山西泽州迁至

新密镇远炮台

新密镇远炮台位于新密市米村镇茶庵村风门口,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6月,新密镇远炮台被公布为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8年属密县第二区。

1957年改为米村中心乡。

1958年成立米村公社。

1960年复为米村区。

1963年改为米村公社。

1964年并入牛店公社。

1965年6复为米村公社。

1984年改称米村乡。

1996年撤乡建镇。

新密市
和盛嘉园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和盛嘉园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米村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米村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米氏族谱碑记》记载:“米之为姓,望于京兆,其先自西域米国徙而其族始大唐。宋以前著者不概见迨,宋襄阳父子所书驰名天下,而大小米至今犹啧啧称道之,然朱…[详细]

宋村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末年,宋姓族人始居于此,得名宋村。又…[详细]

下王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代,李、张两姓世居于山口庙西北下洼地带,以当时所在地的地貌命名,取名下洼,后演变为下王。又…[详细]

孟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于明代末年孟姓来此地落户,居住最早,人数最多,由此名为孟庄。又…[详细]

方山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古时,一名叫李方山的从山西洪洞而来,落户于此,后来中了秀才,以古人姓名命名称为方山。还有一种说法,浮戏山古称方山、大方山。因村在浮戏山下,取名方山…[详细]

于湾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于姓世居在子节水西岸河湾处,故得名于湾。又…[详细]

马寨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马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定居,清代为防匪盗又修寨,故名马寨。又…[详细]

慎窑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慎姓居此,且建窑垌而居,以姓氏命名,故名慎窑。又…[详细]

范村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范姓始祖在此定居,故得名范村。另一种说法是相春秋时期郑庄公弟公叔段以范村为中心设立一个小国,并有18个寡妇造反的传说,称为反村,后代安心农耕读书,逐…[详细]

月寨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咸丰年间,村民在筑有形似月牙的土寨旁建村定居,称月牙寨,后演变为月寨。又…[详细]

贾寨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贾姓居此,清咸丰年间,筑以土寨,称贾家寨,简称贾寨。又…[详细]

朱家庵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代,朱氏始祖从荥阳迁密,定居岑庄,在此地开荒放牧,搭圆形草庵居住,后迁此,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据清光绪三十一年《朱氏祖坟碑记》记载:八世祖来聘由荥阳…[详细]

拐峪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庄位于二龙山北山谷的拐弯处,故名拐峪。又…[详细]

蔓菁峪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有二,一说古时此山谷中生长着蔓菁菜,故名。二说是村北部东西两座山的沟地处,有一巨石形如陀螺,酷似一个蔓菁疙瘩,而得名蔓菁峪。又…[详细]

白槐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山西洪洞迁过来的白姓人居住在沟口的老槐树处,故称为白槐。又…[详细]

柿树湾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初,王氏始祖从山西洪洞迁密后,在兕水河湾处建村定居,称兕水湾,后谐称柿树湾。又…[详细]

杨岗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代嘉庆年间,有户姓杨的农户居住在红石岭上,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小村落,取名杨岗。又…[详细]

茶庵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在荥密通道上,古时候过往行人很多,有人在路边搭庵卖茶,故得名茶庵。又…[详细]

杨寨沟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杨姓在此沟中建一土寨,村民在土寨北侧居住,落户居住最早,人数最多,由此名为杨寨沟。又…[详细]

金井沟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在山沟中,沟中有一眼井,供方圆数里人用水,水贵如金,故名。还有一种说法因以前这里有一个古井周围有很多金子的传说,南方人每年正月初一在井附近取走一个…[详细]

温庄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1119年温姓来此地落户居住最早,由此名温庄。又…[详细]


以下地名与米村镇面积相当:
到米村镇必去著名景点

米村镇相关名人

米村镇特产与美食
米村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