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拐里村 | 隶属:沙堰镇 |
行政代码:411329102205 | 代码前6位:411329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村 |
明万历年间,胡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三分干下游为小沙河,穿村而过,拐了约1里的弯道得名。
一、 自然状况
位置面积 拐里村位于镇政府东南侧4公里处。南邻溧河镇毛桥村,北依沙堰镇南村,东连吕营村,西与李庄村接壤。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4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9亩,人均1。3亩。
辖化陂、拐里、东堰子、胡庄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696户,2805人。明万历年间,胡姓自-县迁居于沙河东岸拐弯处,故名。化陂 明初,华姓自-县迁此,因居沙河东岸,故以姓定名华陂。明万历年间,李姓由今城郊李湖迁入仍名。后简写为化陂。东堰子 明洪武年间,李德善自山西临县下李村迁居沙河东岸,故名李家堰。明末,武姓迁居沙河西岸称西堰子,遂易今名。
二、农业经济
1958年成立吕营大队,属施庵公社。
1961年从吕营大队析出一部分,成立拐里大队,属施庵公社。
1963年属沙堰公社。
1984年改为拐里村民委员会,属沙堰乡。
1985年属沙堰镇,沿用至今。
拐里村附近有汉桑城、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大白菜、新野甘蓝、南阳黄牛、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等特产,有新野猴戏、泗洲火腿、西坪民歌、南阳汉画、南阳烙画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