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域内有汉桑城,为世界最小的城,故名。

域内有丰富的汉代遗迹,又有主干道汉华路经过,故名。

明初,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名王庄,故名。

传,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以沙围堰,蓄水灌田,故名。

镇政府所在地新甸铺村,西汉设阳县,县南四里有渡津客寓,故名新甸渡,为古宛郢驿道。明嘉靖年间已有集市,清乾隆年间设传递铺,改为新店铺,即新甸铺。

古时有一座尼姑庵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歪子汉代建村。村及集市随岗势方向歪过子午线呈东北、西南丑未向,故称歪子。

元代,大水冲来一尊紫檀木佛像,上盘有颜色不同的5条蛇,村民以为五龙爷欲在此安家。遂在佛像停留处修建3间庙宇,取名五龙庙。1967年改称“五星”,镇沿用此名。

据《元史兵法》记载,元中统年间,元世祖在溧河西岸设立急递站铺,故名溧河铺。

因政府驻地王姓聚集,得名王集。

因所辖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而得名。

相传为汉代聚落,原名野柏岗。明初命名高庙,后改为前高庙。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后于村内高土台上建为祖师庙,改称高庙。传七世、二门,北迁千米,另建新村,称为前高庙。

明洪武二年,樊三老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于东侧居住。后因白河东滚,街道东迁于樊姓住区,更名樊家集,简称樊集。

14、上庄乡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传,明初尚姓在此定居,以姓定名尚庄,后讹写为上庄。

昔汉刘备火烧新野时,曾与诸葛亮等观火于此。名曰“观火台”。宋、元时岗下近白河,有码头,称西港。历年河水成灾,岸边常湾村民迁徙岗上,名常港岗。明初,常、李、陶诸姓分别从山西迁入,后常姓衰败,遂演称上港岗,简称上港。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