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杨镇 | 隶属:宜阳县 |
行政代码:410327104 | 代码前6位:4103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传村曾有白杨树一株,明、清时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称白杨戍,后称白杨区。
白杨镇位于宜阳县南部,东与伊川县接壤,南与嵩县交界,全镇辖25个行政村,10320户,43260口人,总面积79平方公里.
白杨镇特色农业发达,有2000亩美国黑核桃和1500亩日本甜柿,还有200亩提子葡萄和48个反季节香椿大棚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迅速,有三个养殖专业村,有年出栏5000余头的畜牧业龙头企业亚蓝养殖有限公司,其它的中小型养殖场25家。商贸业繁荣,为“宜南第一集镇”成为辐射周遍乡镇的服装和小商品批发市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化工、煤炭、铸造、机械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镇内现有中小型企业32家,以化工生产最为著名,堪称全国的钡盐生产基地,硫酸钡产品曾一度占到全国总出口量的9
文化旅游:
蔡龙章烈士故居位于白杨镇白杨村,年代为近现代。2024年12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漫流古墓群类别:古墓葬时代:宋代地址:宜阳县白杨镇漫流村
炎帝时称尹国。
春秋为陆浑戎地。
夏时为豫州伊阙地。
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
汉属陆浑县,属弘农郡。
晋属河南郡。
东魏属陆浑县。
隋属河南尹。
唐属伊阳县俱属河南府。
明代属宜阳县南留保南留里。
清乾隆初白杨树、东庄、南留一带属寿安区寿安里。
1927年白杨一带划归平等县。
1932年废平等县。
1947年宜阳县分为宜南、宜北两个县。
1948年成立白杨区,驻地南留、白杨。
1949年属赵保区。
1958年取消乡和农业合作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传此村曾有白杨树一株,明、清时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称白杨戍,后称白杨村。为了便于管理分为五个区,此区为第五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北岭地形似马,故名“马村”。明末兵乱,村中房舍大部被烧,仅存东西两头,从此分为东西两村,居西,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居西寺沟的尽头,故称沟头,后因住户从沟下边搬迁到上边,更名高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有一条天然形成的山沟,沟的东西两面多为青石板,故称石板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传此村曾有白杨树一株,明、清时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称白杨戍,后称白杨村。为了便于管理分为五个区,此区为第一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传此村曾有白杨树一株,明、清时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称白杨戍,后称白杨村。为了便于管理分为五个区,此区为第二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传此村曾有白杨树一株,明、清时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称白杨戍,后称白杨村。为了便于管理分为五个区,此区为第三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传此村曾有白杨树一株,明、清时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称白杨戍,后称白杨村。为了便于管理分为五个区,此区为第四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北岭地形似马,故名“马村“。明末兵乱,村中房舍大部被烧,仅存东西两头,从此分为东西两村,居东,故名“东马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和漫流村毗邻,因在漫流村东,故名东漫流。后人改称为东庄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北靠洞山,每年洪水暴涨,奔腾而下,漫流整个村庄,故名漫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早年北有一小村叫角底坪,明末兵乱,村舍被烧,南迁至此,三面环山,形成天然防寨,故称角底寨。…[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设立,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香潭沟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北山形似蝎子而得名,又传村北山上蝎子很多,故名蝎子山。…[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历史典故命名。郭氏三宗第十八世孙一士汉公之子郭成公于清康熙三年携家到郭沟村投奔叔父,住在东边场房里,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栗丰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张姓姓氏命名。1958年8月建东张庄大队属白杨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称张庄村民委员会属白杨乡。1998年12月为张庄村民委员会属白杨镇。…[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东南留村西,故称西南留。1980年南留大队分为东南留大队和西南留大队,属白杨公社。1983年5月改称西南留村民委员会,属白杨乡。1998年12月…[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现有碑记记载:“南留者,留侯位居之南也”。汉时宜阳有留侯宫位,居宜阳之南,故称南留。…[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有一条渠沟,沟南沟北坡陡路险,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间有条大沟,故称。1958年8月建宏沟大队属白杨公社。1983年5月改称宏沟村民委员会属白杨乡。1998年12月为宏沟村民委员会属白杨镇。…[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早年此地有砖瓦窑厂,后人于此建村,因地势低凹,故取名窑凹。…[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早年姓章的一户人家在此定居,后因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落,分居两处,有上、下章屯之分,上章屯更名为章屯。…[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设立在魏家龙窝,取龙窝二字,沿用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寓意命名,历史流传而得名。能拾很多钱财的意思,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