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刘河镇 | 隶属:蕲春县 |
行政代码:421126107 | 代码前6位:421126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3 | 邮政编码:438000 |
车牌代码:鄂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31.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9.7万人 |
人口密度:4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8个行政村 |
因辖区位于刘公河流域而得名。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刘河镇上榜。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刘河镇榜上有名。
2024年10月,刘河镇上榜2024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名单。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刘河镇榜上有名。
2024年12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刘河镇为2024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2024年7月,刘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刘河镇位于湖北省蕲春县中部,版图面积228.9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9.02万人。南距京 九铁路17公里、武黄公路25公里,蕲(湖北蕲春)——太(安徽太湖)公路横贯全境。境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富含金、银、铜、铁和石英石、云母、瓷土等矿藏。鄂东著名道、佛教旅游胜地——横岗山、高山铺战斗刘邓大军总指挥部遗址——凉亭云林宫,皆座落于此。刘河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红苕、马铃薯、高粱、芋麻。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初见成效,黄坪、里下冲的林果;新河、杨河的芋麻;刘河的香菇;中路、胡海的水产;马路、果子畈、牌楼的湘莲;鸭咀、龚坳的牲猪远近闻名;石马山的鲜牛奶香
明、清时期,刘河镇境域隶属蕲春县崇居下乡。
民国时期,先后属刘公河“自治区”、三区、胡凉亭区。
1949年至1951年10月,为刘河区。
1957年8月,改刘河区为刘河指导组。
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又改为刘河公社。
1961年10月至1984年2月,3次设区撤区。
1987年9月,刘河区一分为二,成立刘河镇、大公乡。
2001年2月,大公乡并入刘河镇。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安平里;民国时曾属刘公河联保;1951年属刘河镇;1956年为刘河镇红旗一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刘河一大队;1961年为刘河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三棚寨,太平天国年间该地位于三角山余脉,山峰秀丽绵延十几里,当地百姓商议建一山寨,三个有钱人分别建东、西、南三个城门,众百姓建一个北门,后东、南、…[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天启年间黄姓先祖由江西婺源筷子巷迁入此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弘治年间(约公元1488-1502年)花园港人李系场为爱女所悦,在蕲河边约1000米远的小河港边置一花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该地有一山,山边住着一老者,以打草鞋卖为生,常年累月在屋外一长方形的石礅上捶草,有一天一道人云游至此,看见石礅要买,老人舍不得卖,就将石礅搬进…[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清康六年(公元1126年)狮子一对董姓夫妇来到金丝港边开茶铺,大热天给畈上做活的百姓送茶久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公,名万春,与六人义结金兰,因在锁阳城救护李世民有功后随李世民征战沙场,兄弟六人俱封太尉,曹公逝世后敕封为太尉侯王尊神,众百姓感其大德,昭然遂捐资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通往汤畈村、黄坪村、马路村三条道路交会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刘河是蕲河的一段落,位于蕲河中游。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开封府的刘如宠,晚年致仕回乡,见蕲河水泛,乡邻隆冬涉水过河,便将好友周祈赠予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朔初期1328年胡氏先祖胡云山由江西冷水源迁居此地并于当年到蕲春县衙门为胡氏家族注册入户以父名“海”为户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三张塆张氏开一商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远近闻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安平里;民国时曾属刘公河联保;1951年属胡志高乡;1956年为刘河乡红旗五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石马管理区五大队;1961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北极尖,永安寨两山夹一冲,冲口有东西两座山,东边叫坐马山,西边叫狮子山,相传很早以前,狮要吃马,两山比势争高,玉帝恐恶狮猛长,侵犯天庭,遂降一巨石…[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62年太平太国年间,为防匪患,由本地杨姓人牵头在境内老虎头山建一山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青山下乡岁丰里;民国时曾属分路街联保;1951年属牌楼乡;1956年为分路乡和平三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分路三大队;1961年为刘河区…[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青山下乡岁丰里;民国时曾属分路街联保;195年属分路乡;1956年为分路乡和平一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和平一大队;1961年为刘河区分…[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姓人在此建一凉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初汤姓人在此山冲聚居,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安平里;民国时曾属刘公河联保;1951年属胡志高乡;1956年为刘河乡红旗六社;1959年为刘河公…[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安平里;民国时曾属刘公河联保;1951年属石马山乡;1956年为莲花乡金星一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石马一大队;1961年为刘河…[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蕲北北岸且至胡坝村、分路村、刘河镇都是2.5千米十字路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塆名河西上塆,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安平里;民国时曾属刘公河联保;1951年属白茆乡;1956年为刘河乡红旗八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置地处前有黄坪河,后有群山,山水交融,田宽地熟的河坝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黄姓族人为了抵御土匪在大塆的西头建一山寨,山寨建筑精美,固若金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民国六年一范姓农户在境内蕲河边一小湖泊种植莲藕,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株林河与蕲河交汇处,早在最初株林河汇于蕲河,这个地方有一个汇水湾,湾内有一深潭,遇暴风雨时,蕲河、株林河大小船只到这里躲避风雨,人们叫此地湾船,后…[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当地名山青峰寨而得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寺联保;1951年属大公乡;1956年为大公乡友好二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大公二…[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寺联保;1951年属大公乡;1956年为大公乡友好七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大公七大队;1961年为刘河区…[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莲花联保;1951年属莲花乡;1956年为莲花乡金星一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莲花一大队;1961年为刘河区莲…[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水库,名高潮水库,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寺联保;1951年属蔡受乡;1956年为蔡受乡光明二社;1959年为刘河公…[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寺联保;1951年属蔡受乡;1956年为蔡受乡光明三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蔡受三大队;1961年为刘河区…[详细]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蔡氏始祖相公从福建迁到蕲春水车河,相公四子彥四名寿,从水车河迁居横岗山下黄城庄,在当地很有名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明清时就有一座大公寺,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寺联保;1951年属大公乡;1956年为大公乡友好三社;1959年为刘河公…[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寺联保;1951年属大公乡;1956年刘河乡大公友好七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大公七大队;1961年为刘河…[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元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东甘里;民国时曾属大公联保;1951年属严阆乡;1956年为蔡受乡光明九社;1959年为刘河公社蔡受管理区九大队;1961年为…[详细]
红岭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新铺、花园岭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5.98平方公里,684户,3027人。…[详细]
新河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驼背柳、杨林冲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6.77平方公里,1255户,3321人。…[详细]
魏铺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张桥、彭冲、曾冲等3村合并而来。面积11.04平方公里,943户,3084人。…[详细]
鸭嘴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鸭嘴、罗坳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6.64平方公里,860户,3339人。…[详细]
马路口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马路口、果子畈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6.25平方公里,778户,2825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