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

地名:红塔镇隶属房县
行政代码:420325109代码前6位:420325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719 邮政编码:442000
车牌代码:鄂C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222.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万人
人口密度:约13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原所辖区域建有红军烈士纪念塔,取其简称“红塔”命名所在地行政区规划的名称。红军烈士塔位于城南凤凰北麓,现属城关镇白露社区。

基本介绍:

房县辖乡。1949年为八区,1958年为长胜区,1975年改置红塔公社,1987年改置乡。位于县城西郊,距县城3公里。面积222.5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9、316国道纵横交错。辖高碑、七里河、双七、沙坪、六谷、油坪、塘溪、三河、佛洞、谢家湾、五龙口、况家营、邓家营、磨石、桂花坪、朱家湾、古桥、郑家湾、雷家湾、付家畈、营盘、五将山、大里沟、黑沟、杏子沟、双沟、南谭、潮汪、二岭坡、高坡、马栏、党家湾、李家湾、新胜34个村委会。农业以稻谷、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芝麻种植为主,以茶叶、苹果、桃子、板栗、桐油、核桃为主的经济作物产量居全县之首,部分地区盛产木耳、香菇、食用菌等。境内有水库1座。

+查看详细红塔镇概况>>

文化旅游: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1931年6月至12月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设于此。旧址原为大地主彭建彩和彭建基的老

历史沿革:

1949年1月本县解放,为城关区管辖;1950年至1951年改为一区所辖;1952年8月,全县划为一个镇,14个区。

称为第八区,辖七河、白土、三海、炳公、南坛、鱼鳃、马栏、晓阳、联观、兴胜等10个乡;1956年3月,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将期,贺龙、邓中夏、柳直苟率红三军开辟房县苏区,以及为保卫苏区而牺牲的红军战士,在凤凰山下建起红军烈士纪念塔,将原八区所辖区域命名为红塔乡,归长胜区所辖;1956年3

+查看详细红塔镇历史沿革>>

房县野人谷
七河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七里河村简称七河村,距县城的路程七华里,位于七里沟壑之水与盘峪河交汇地段,故名。…[详细]

高碑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清末时期,有3名学生为了纪念去世的恩师,在这里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名叫“民望碑”,又曰“十里碑”,距县城10华里,碑文记载先生的思德和桃李满天下的…[详细]

双溪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双溪村,以两个自然村名称的字首命名。因南有两座小庙,称为双庙,北连七河山溪之水故得名“双七村”。组建村民委员会时命名“双溪”。…[详细]

沙坪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沙坪村,地处梨花沟出口处。此沟山高谷狭,经洪流长期冲淤在此地形成一片沙滩坪地。以沙滩坪地为方位特征命名附近形成的自然村落,命名为沙坪村。…[详细]

塘溪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塘溪村境内山谷间溪水流长,人们截溪间流水建塘溪堰灌溉田地,大小堰塘布满山间谷溪,将此地山溪称作塘溪沟,沿沟形成的居民点,称塘溪沟村,简称“塘溪村”.古…[详细]

油坪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地早年开设榨油的手工作坊,以作坊为地理方位,以山洪冲淤的小坪为地理特征,命名为油坪村。…[详细]

六谷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六谷沟村,简称六谷村。所处沟谷内开垦的土地类别较多,内有水田、旱地、坡地、二荒地,可产稻、麦、黍、梁、稷、菽等,六种农作物,故名。…[详细]

古桥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桥村,以前人修建的一座石拱桥为方位命名的自然村落名称。此村处于县城北的交通要道,晚清时期,绅士捐款,在饮水灌渠的渠道上修建石拱桥,上世纪七十年代废弃…[详细]

五龙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俗称五龙口,简称五龙村。前人截流沙河河水灌溉,此地留一水口,称为龙口,龙口下按畈的落差高度,修有五条水渠引水灌溉农田,水渠绕山蜿蜒曲折,像五条龙,让农…[详细]

谢湾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谢湾村,以谢姓家族为主要姓氏的自然村落,原称谢家湾村,简称谢湾村。…[详细]

邓营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邓营村,简称邓家营。清初,天下太平,已无战事,朝廷下令驻扎地方的军队就地屯田自给,军营变成农庄,名称以军营首领的姓氏命名。当时驻扎此地的首领姓邓,故称…[详细]

况营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初年,天下太平,已无战事。朝廷下令驻扎在各地的军队就地屯田自给,军营变成农庄,名称以军营首领的姓氏命名。当时驻扎此地的首领姓况,故称况营,后称况家…[详细]

朱湾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为两河区管辖;1952年为一区所辖;1956年为长胜区、高枧乡所辖;1958年隶属长胜区高枧公社朱湾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隶属于红塔乡高…[详细]

磨石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沟内有一种石头,名曰“绿豆石”,能打制石磨。远近农户多在此沟采集石头,打制石磨,用于加工粮食。故名磨石沟,沟内形成的自然村落称为磨石沟村。…[详细]

桂坪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桂花坪村,原称桂花坪。民国年间,此地河谷边的坪地长着两颗硕大的桂花树,每逢秋季,桂花盛开,香飘四溢,过往行人以此为方位,称桂花坪。形成的自然村落称桂花…[详细]

营盘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西北太平军途径房县曾在此地扎营屯兵,以兵营所在方位形成的自然村落,得名“营盘”。…[详细]

付畈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425年)傅姓始迁祖迁徒至此地;民国二十一年为一区所辖,为傅家畈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一区高枧乡所辖,为傅家畈联保;民国…[详细]

五将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将村是五将山村的简称,因此地村东南角有五座山峰巍峨并立,像五位领命待发的将军,故将山下的自然村落命名为五将山村。…[详细]

大里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里村,是大里沟村的简称,俗称大里沟,原名大闾沟。1951年7月,调政区划,改村为乡,乡下设闾,因此沟居住人户多超出了一般闾的建制人口,故名大闾沟。…[详细]

李湾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湾,简称李湾。原马栏河畔有李家院,以此为地理方位标志,称李家湾村为李湾村。…[详细]

党湾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党湾村,党家湾村简称。马栏河流至此地,河流盘旋而东形成环水的陆地。清末,党氏家族渡河在陆地开荒种地,形成自然村落,以姓氏和地形地貌为标志,得名党家湾。…[详细]

马栏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处于马栏河与乌鱼河交汇地段,古时此地地势开阔,临马栏河畔,是养马、驯马进行马匹交易的场所,建有很多圈养马匹的马棚马栏圈,以此为特征称这里的自然村落为…[详细]

南潭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南坛村,2005年改称“南潭村”。据称南宋时期,北方京都流民迁徙此地谋生,在此用土筑高台,祭祀天子神灵,祈祷年丰岁安,因此祭坛位于房县南部山区,取…[详细]

潮汪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并后的村名潮汪村,原属潮水沟、汪家坪两个自然村落。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将两个自然村的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取两社名称字首“潮”、“汪”称为…[详细]

兴胜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自然村落多户居民点合并命名,寓意”百业俱兴,步步为胜”之意,寄托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解放前分三地管辖,原7组归木瓜管辖,原1、2、3…[详细]

黑沟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黑沟村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旱粮粮种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旱粮粮种村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红塔镇面积相当:
到红塔镇必去著名景点
红塔镇相关名人
红塔镇特产与美食
红塔镇民俗文化
房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