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府场镇 | 隶属:洪湖市 |
行政代码:421083107 | 代码前6位:421083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3200 |
车牌代码:鄂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41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4个行政村 |
因“临近沔阳府,为其南屏障”“乃取府地昌盛之意”而名府昌场,后简化为府场(《洪湖县地名志》)。
洪湖市辖镇。1949年属沔阳县第十六区,1951年划入洪湖县第六区(即曹市区),1984年组建府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3.7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公路至新堤,有柏油路通达中村。辖文当、堤潭、李有口、郭口、太平桥、船码头、双湖、农科所、曙光、农业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填料、电线电缆、生物制药、彩印、五金、纺织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
2024年7月,府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9年1月,府场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10月,府场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迎龙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1930年):位于洪湖市府场镇迎龙街,始建于清末,面积307平方米。1930年8月,出征襄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回师洪湖,在府场、峰口等地休整待命,红二军团司令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府场属玉沙县咸宁乡;元至正十五年(1353),属沔阳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属沔阳;清光绪元年(1875)年间属沔阳州南乡;民国时期属沔阳县府场乡;1951年属洪湖县六区;1953年属曹家区府场乡;1958年属曹市公社府场大队;1961年属曹市区府场镇;1964年属府场公社府场镇;1975年属曹市公社府场乡;1983年属曹市区府场乡;1984年成立府场镇,为县辖镇
因“临近沔阳府,为其南屏障”“乃取府地昌盛之意”而名府昌场,后简化为府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文姓人家迁此河畔一挡水堤边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二年(1507),当地居民为出行平安,在村边河上架一木桥,命名太平桥,后衍生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元年(1628),此地为过往船只停泊处,故名。后衍生为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罗家堤、跑马堤、二垸堤。清同治四年(1865),杨林关溃口,两堤处冲成大潭,故名。后引为村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