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分盐镇 | 隶属:监利市 |
行政代码:421023108 | 代码前6位:421023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车牌代码:鄂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98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相传此地有“应赶”、“紫龙”两山,山涧多产食盐,后经沧桑变迁,盐涧就此烟灭,后人称“盐飞走了”,后谐音改称“分盐”;又传,史载三国吴黄武元年(222),以“地富鱼盐,设官监办”而设置监利县,并以内荆河为界,河之北销川盐,河之南销淮盐,川盐、淮盐平分秋色,故称“分盐”。
分盐西靠监仙公路,南临四湖总干,西南距县城36公里。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33个行政村,总人口55000余人。地处湖区的分盐镇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粮油生产、交售先进乡镇”,是监利县水产养殖大镇和湘莲生产基地,荆江麻鸭远销国内外。
分盐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曾是洪湖革0据地中心之一,至今还有1300名红军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花子桥红军烈士陵园”。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分盐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建设发展着自己的家乡。
文化旅游:
柳关遗址位于监利市分盐镇大河村。为监利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子桥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市分盐镇易台村。为监利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墩遗址位于监利市分盐镇古墩村2组。为监利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0年为分盐乡;1958年为分盐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分盐与河山合并为分盐公社,属毛市区;1981年1月,改分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分盐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设区建乡,置县辖区;1987年10月撤区建乡(镇),分盐区更名分盐镇人民政府,属监利市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紫龙社区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分盐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在此地有两垸,有一条青龙直入湖底,形成了一条较大的水沟,得名青龙沟。…[详细]
三和村:由原皇蓬、胭河、唐剅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1950年属柳关区,1958年属柳关人民公社胡家大队,1961年属毛市区分盐公社,1975年属分盐公社,1984年属分盐乡胡家村;1987年属分盐镇;…[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河”本指大水道,这里指三叉河,“山”本指山脉,这里指河山庙。…[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曾出产过一种蓝色棉花,后因该地曾溃口,故又称蓝口湾,遂作村名。…[详细]
东湾垸村:由原沙河、姜油、土地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铁咀湖村:由原杨长、五姓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地理形态、水利设施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因辖区内有一户姓尹的人家,门前有一个剅沟,饱经风雨,至今仍坚固不倒,故名永正,正谐音镇。…[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南沿胭脂河,草盛水美,人们常在此放牛,人称“浴牛口”。…[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回市”即“回龙寺”音变而来。1950年后,属毛市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柳关人民公社,设立回市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毛市区分盐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在现今扒垱管理区旁有一个大坝,形似竹筢子,人称筢子垱,后谐音更为扒子垱,简称扒垱。…[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一口古井,井口状似桃花,人称桃花井,含义为饮用此井水将会给人们带来好运。…[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牛老”指牛老渊,相传此地旧有一深水池塘,名叫牛老渊。…[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现为一个合并村,由原大河村与原彭湾村组成,现村名就以居住地官湖垸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于光明社区;1958年属柳关公社,1960年属毛市公社,与易台分开为分盐大队,1975年属分盐公社。1984年属分盐区,1987年撤区并乡…[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大垸渔场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分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