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薛集镇 | 隶属:老河口市 |
行政代码:420682102 | 代码前6位:42068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0 | 邮政编码:441000 |
车牌代码:鄂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7万人 |
人口密度:4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以所在中心村和行政区域而综合命名。相传260年前,有薛姓人家在现镇政府北500米处的薛堰设集,集上薛姓为白莲教徒,扬言能将凳当马,撒土成兵,因此惊动了官府,派兵镇压,并将薛姓斩尽杀绝,当时薛姓有小孩到谢营舅家走亲,方免一死,后改为谢姓,此后,薛集无薛姓至今,仍称薛集。1987年,定名“薛集镇”。
2024年2月,薛集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2024年3月,薛集镇被命名(确认)为2024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老河口市辖镇。1951年属第五区,1958年属五星公社,1987年建薛集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30公里。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2.7万。半(店)齐(家岗)公路从镇中穿过,接207国道。辖薛集、马岗、潘洼、陈家庙、天明齐、王岗、王堰、吴家洼、王河、齐岗、上寨、曾家岗、南刘岗、关节岗14个村委会和薛集1个居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芝麻为主。乡镇企业以农机、建材、饮料、轻纺、化工为主。
相传260年前,有薛姓在现址北500米处的薛堰设集;1918年,全县设5区24团,薛集镇属东区7团;1928年,全县设11区,薛集镇属九区巨兴集;1946年,并乡合保,成立保平乡;1949年1月,光化县全境解放后和竹林桥同为第三区(1951年8月改为第五区);1956年5月与竹林桥分设,建立第五指导组;1958年8月成立薛集乡五星人民公社;1962年1月恢复区制,以驻地更名为薛集区,辖薛集、秦集、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1987年,设立秦集镇,秦集得到大力发展。1997年,成立振兴街居民委员会,属老河口市秦集镇。2001年,秦集镇合并到薛集镇。2005年,名振兴街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260年前,有薛姓人家在现镇政府北500米处的薛堰设集,集上薛姓为白莲教徒,扬言能将凳当马,撒土成兵,因此惊动了官府,派兵镇压,并将薛姓斩尽杀绝,…[详细]
薛集镇秦集村位于秦集街,耕地3185亩,秦集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42户1620人,外出务工873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山西大槐树一赵姓人家南迁至此,恳荒耕种,后代子孙与当地人通婚联姻,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庄,因处于平岗上,得名“赵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余姓最早迁此居住,后陆续有张、郭两姓来此定居,张姓居西,余姓居中,郭姓居东。因张姓、郭姓发展迅速,余姓减少,为此余姓礼让此地给张姓、郭姓。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张姓兄弟二人从现河南省邓州市北大张岗迁此居住,后发展为村落,称张岗,为同薛集东南面的张岗相区别,又称“北张岗”。1984年,名张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中期,杜姓从襄阳黑龙集杜家桥迁入此地定居,与王姓居住一起后发展为村落,得名“杜王营”。…[详细]
杨集村位于薛集镇东北部,属省级贫困村,共有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206人,现有耕地3179亩,党员29人。在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支持和镇直各…[详细]
韩营村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与河南省邓州市的林扒、都司镇地边相连,距薛集集镇九公里,全村共有12个小组,户数413户,1786人,耕地面积3634亩,党…[详细]
徐营村位于薛集镇西北9公里,属省级贫困村,共有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201人,现有耕地3255亩,党员47人。村级场所面积176平方米…[详细]
薛集村地处薛集镇镇区,紧临排子河,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650人,现有耕地面积3280亩,党员45人,村级场所面积极240平方米。先…[详细]
薛集镇马岗村位薛集镇区东南3里处,紧临西排子河,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206人口,现有耕地1319亩,党员31人。全村三面环水,自然风景…[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有潘姓人家在此居住,由于地处低洼地带,得名潘洼。清朝时潘姓家族衰败,人口减少,刘、王、陈三姓迁入,仍用原名,称“潘洼”。…[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传说得名。早年此地无人居住,明朝时期,一齐姓讨饭孕妇在此生产,孩子出生时天亮了,齐姓孩子后在此娶妻生子,形成村落,故名“天明齐”。…[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关姓人在此集居,名“关节岗”,并在村东北路边修一座接官亭。后关姓人衰败,张姓人迁居此地,仍用原名。1984年,名关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年间,薛集北刘岗村刘氏后裔一支,从家族中分出南迁至薛集南6千米处居住,因两村同处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平岗地带,为便于区分,故称“南刘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一户齐姓人家由河南省新野县的齐家花园迁居此地,因处岗梁,得名齐家岗,简称“齐岗”。…[详细]
曾岗村位于薛集东部,共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人口2020人,耕地4198亩,党员42人。村级场所面积120平方米。多次被评为五好村党组织。 …[详细]
上寨村位于薛东大门,紧临河南邓州、襄阳石桥镇共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215人,现有耕地2335亩,党员数27人。村级场所面积120平方…[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年间,王姓从山西大槐树迁移至此地一平岗处形成村落,得名“王岗”。…[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王姓人由山西迁至此地堰塘边居住,形成村落得名“王堰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王姓人由山西迁居于西排子河旁定居;逐渐发展形成村落,得名“王河”。…[详细]
吴家洼村位于薛集西部,共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319人,现有耕地2863亩,307户,党员数24人。村级场所面积120平方米。 …[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期,陈姓家族已成为当地一大贵族,人口众多,土地广袤,当地有陈半山韩半县之说,早年陈姓人在此居住,因村东有座古庙,得名“陈家庙”,1984年改为“…[详细]
老河口薛集镇养殖鸡历史悠久,群众养鸡热情高.目前,全镇建有大型养鸡场5座,养鸡20万只.( 老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