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山界回族乡 | 隶属:隆回县 |
行政代码:430524212 | 代码前6位:430524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39 | 邮政编码:422000 |
车牌代码:湘E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山界回族乡地名因三面环山,东以石仙岭为界,西南以五峰岭与武冈县及三阁司镇为界而得名。
山界回族乡地处隆回西南,与武冈市、邵阳县交界,全乡面积4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23371人,其中回族约8000人,全乡耕地面积16323亩,其中水田11311亩。解放后,1956年成立公社,1995年6月实行撤区并乡,与原罗白乡合并设立山界回族乡。山界回族乡农产品资源丰富,是隆回“三辣”和龙牙百合的原产区,“三辣”年种植面积6000亩以上,百合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时属武冈县紫阳乡。
1950年4月,武冈县紫阳乡划入隆回县,属第十二区。
1956年9月,山界、新隆、金隆乡合并建立山界回族乡。
1958年9月,撤销民族乡,并入红旗公社。
1961年,为紫阳区民族公社。
1978年,天福公社并入紫阳区民族公社。
1982年3月,民族公社析置天福公社,设立山界回族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1995年6月,撤区并乡,罗白乡并入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坳头村地处于群山环抱,呈东南方向走向的山坳尽头,故取名坳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于古老的萝卜田、白沙龙。1949年解放初期时紫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老罗白大队;1963年成立为罗白人民公社;1975年成为罗白乡人民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家为罗白五社,丁家为罗白二社,后取名为陈栗高级社。…[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槎江村有一条小江直通整个村庄,喊成槎江。…[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樟石村的樟扒石山,樟石的千仙山仙像。1949年解放初期时武冈县紫阳乡第五保大队,槎江罗家冲;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隆回县管区,名族乡,撤销,山界回族…[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马姓较多,称为马家冲,建大队时称之民族大队,后改为民族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马氏先祖马智定居山界第一座屋,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全乡有5个回族村,有5个清真寺,位置处于清真寺的南面,故取名为南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水冲内,岩内泉水滔滔,日夜奔流不息,滋润着下面的每一寸田地,岩水下流途径的天然小道就像人工架设的枧一样,从古人的想象力拟定为架枧冲。…[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上州(武冈)下府(宝庆)必经的管道,来往达官平民皆知此股清泉味甘清凉而远近闻名,久往此地的村民为保此股清泉出资勇青石块打磨后修砌深3丈出口仅1米见…[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纂英村、新栗村合并重新命名为红星村。纂英村:1949年属武冈县紫阳乡。1951年划归隆回县属第一区;1952年属第十五区;1953年属三阁司六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传落马井土地肥沃,庄稼生长旺盛,从马力岭那边引来了一匹又高又大的白马,此马过马船州,至大井岩岩口落脚,变成石马。传说石马因吃禾被扦两孔,至今犹在。为…[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木瓜村、黄羊村合并重新命名为红旗村。木瓜村:1949年属武冈县紫阳乡。1951年划归隆回县属第一区;1952年属第十五区;1953年属三阁司六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峰山村、金鸡坪村、莫洛田村合并重新命名为金龙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坪庄村、朝阳村合并以美好寓意取名大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崇山村、左江村合并,村名各取一字,重新命名为崇江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