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氾水镇 | 隶属:宝应县 |
行政代码:321023101 | 代码前6位:32102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4 | 邮政编码:225000 |
车牌代码:苏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5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20个行政村 |
唐宋时期即称范水,明万历年间,开宏济河,建氾水闸,镇以闸名。
氾水镇是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畔的明星古镇,始名“氾水”,唐代集镇初具规模,自古就有“金范水”美誉。范水地理条件优越,-、淮江公路和金宝南线公路穿境而过,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宝应站座落于范水境内。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7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辖2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镇、省重点中心镇、省百家名镇、省文明镇、市自然保护区。
集镇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人,初步形成了工业区、商贸区、教育区、住宅区和文化娱乐中心“四区一中心”的总体布局。全镇工业企业近千家,形成了以电子电器、纺织、机械、车船配件和玻璃制品为主体的产业格局,特别是骏升科技公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氾水镇位列第47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氾水镇位列第465位。
2021年10月,氾水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475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氾水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氾水镇位列第931名。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氾水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7月,氾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氾水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苗家大楼位于宝应县氾水镇红旗居委会五一北路144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祁家大院位于宝应县氾水镇红旗居委会五一北路145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运西闸位于宝应县氾水镇金宝渔业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湖退水闸位于宝应县宝应湖大汕隔堤东段、氾水镇湖滨村与金湖县唐港镇交界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氾水涵洞位于宝应县氾水镇新农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为氾水区氾水镇。
1957年春撤氾水区改置氾水乡,氾水镇属之。
1958年建氾水公社,1983年改氾水乡,1985年撤氾水乡设氾水镇,2000年韦镇乡,石桥乡和氾光湖乡并入。
2002年更名为范水镇。
2012年5月恢复氾水镇。
因境内有一东园塘而得名。2000年区划调整,东园民委会、胡成村合并,定名为东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取“高举红旗”之意而得名。1962年,氾水镇从氾水人民公社划出,为县属镇,在镇区北部建立红旗居委会。2000年区划调整,红旗居委会、复新村合并,定名…[详细]
因取“工作要胜利”之意而得名。1962年汜水镇从汜水人民公社划出,为县属镇,在镇区南部建立胜利居委会。2000年与镇南村合并,定名为胜利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时值六十年代,取“举红旗,乘东风”之意而得名。…[详细]
因地处氾水镇运河西岸而得名。1949年称五里,1962年为五里大队,1983年为五里村,隶属氾光湖乡,2000年瓦甸村并入,2001年瓦甸村划出,设立…[详细]
柘沟社区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江宝社区:位于氾水镇东北部,东邻太平南村,南接成庄村,西与戈店村、长沙村接壤,北傍龙河村。辖6个村民小组,446户,共1649人,面积3平方公里。…[详细]
宝应县成庄村位于范水镇东北两公里处,东临京沪高速,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耕地3800亩,人口2681人,劳动力1565人,三业总产值6000万元,年…[详细]
因靠近郎儿河而得名。1958年为郎儿大队,1966年改为防修大队,1981年恢复郎儿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郎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有一条长沙河而得名。1949年称长沙。1956年为长沙高级社。1958年为长沙大队。1983年体改为长沙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戈店村:位于氾水镇东北两公里处,共有13个村民小组,耕地3800亩,人口2681人。…[详细]
因境内有石桥而得名。1949年称石桥,1958年为石桥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石桥村并设立石桥村村民委员会,隶属石桥乡。2000年区划调整,石桥村,…[详细]
传说小白龙探娘曾误落此地,扫出一条河流,名曰小龙河。因境内有小龙和而得名。…[详细]
因境内有座太平桥而得名。1949年称太平,1958年为太平大队,1966年改为丰产大队,1981年又称太平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太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建队时取原新安、高阳两乡各一字定名为新阳大队,后村延续大队名。…[详细]
因纪念高阳烈士,故名。1958年为高阳大队,1983年称高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韦北村地处范水镇东首,安永河畔,四韦公路穿境而过,西邻京沪高速,村域3.2平方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4320亩,现有12个村小组,792户,总人口245…[详细]
因地处京杭大运河畔而得名。1949年称京杭,1958年划归范光湖农场,1961年隶属京杭管理区京杭大队,1962年为氾光湖公社京杭大队,1983年体改…[详细]
传说隋朝末年裴元庆领瓦岗军曾驻此地,后唐太宗李世民即封此地为瓦甸。后有王氏弟兄来此落户,兄住处称大瓦甸,弟住处称小瓦甸。…[详细]
因境内曾有贞洁牌坊而得名。1958年为万宝大队,1966年改为红星大队,1981年更名为牌坊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牌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氾西村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文革时本着""破旧立新""之意,将""南荡""改为""新荡”而得名。…[详细]
1945年当地解放时,当地民众为庆祝新政权的诞生而得名。…[详细]
因纪念革命烈士苏律而得名。1949年称苏律,1958年为苏律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苏律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区划调整,苏律村、海河村合并,定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迎丰村位于范水镇0正南方位约1.5公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原12个),全村1767人,耕地面积2625亩,村办企业2个,村集体资产180万元。 …[详细]
宋埠村:位于范水镇以东,共有13个村民小组,耕地3800亩,人口2681人。…[详细]
金宝渔业村:位于范水镇以南,共有13个村民小组,耕地3800亩,人口2681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