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泾河镇 | 隶属:宝应县 |
行政代码:321023113 | 代码前6位:32102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4 | 邮政编码:225000 |
车牌代码:苏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3.01万人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东汉三国时即有泾河。《淮安府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景泰初,建闸置仓,交兑盐城清县漕粮。因泾河流经,镇以河名。
泾河以驻地命名,泾河历史悠久,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据《淮安府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景泰初,建闸置仓,交兑盐城清县漕粮。《山阳县志》中有“泾河铺”、“泾河东坊”、“泾河桥”、“泾河关”等名称。
泾河历史上均属淮安,1943年划入宝应,1949年设立泾河区,1958年建立泾河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2000年黄浦与泾河合并为泾河乡,2002年撤乡设镇——泾河镇。泾河镇现辖18个行政村和三个居委会。具体如下:
泾河村(由原泾河、丁集、翁庄合并);
泾农村(由原泾农、泾阳、沈大-庄合并);
钱庄村(由原双钱、张庄合并); 大同村;灶户村;
松竹村
2020年12月,泾河镇入选2020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名单。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泾河镇上榜。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泾河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刘家潭红色交通站旧址位于宝应县泾河镇黄埔初级中学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仲兰家族墓位于宝应县泾河镇钱庄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49年为泾河区,设泾河乡。
1958年4月析出黄浦乡。
9月,黄浦乡并入,改建虹桥公社。
1962年1月,析出黄浦公社,设泾公社。
1983年9月复置泾河乡。
2000年4月,黄浦并入。
2001年12月撤乡设镇。
东汉三国时即有泾河。《淮安府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景泰初,建闸置仓,交兑盐城清县漕粮。因泾河流经,故而得名。…[详细]
张桥社区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因境内有黄浦堰而得名。…[详细]
因紧临泾河集镇而得名。1958年9月建立泾河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泾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有泾农农场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因由双钱村和张庄村合并,各取两村的后一个字而得名。…[详细]
因沿用原大同乡名而得名。1958年建立大同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大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紧依黄浦集镇而得名。1958年称黄浦大队。1983年改建黄浦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多刘姓人家聚居,且村内南干渠北有一个潭而得名。…[详细]
曹坝村:位于宝应县城北郊,西傍京杭大运河,东邻-,村域面积4.18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835户,3039人。…[详细]
因境内有刘上庄而得名。1958年称新建大队。1983年体改改为刘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陈东村:紧挨台许村,曹坝村。辖陈东、虎东、蔡园、杨傅、乔本、刘庄等六个村民小组。居民569户,2348人,耕地1346.8亩。…[详细]
台许村:位于陈东村以北1公里处。由原台许、新胜二村合并而来。…[详细]
因在当地著名的虹桥东边,故而得名。1958年称东红大队。1983年体改改建东红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为虹桥庄而得名。1958年称虹桥大队。1983年体改改为虹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过去村民曾广植松树与竹,故名。1958年建立松竹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松竹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唐朝时期村位于东海边,当时迁来几户因当时以烧盐为生,后来繁衍生息人口多了起来,都以烧盐为生,烧盐在户外砌灶台,故而得名。…[详细]
因该地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保卫白雀寺,寺左侧砌一堡,故而得名。…[详细]
蔡桥村:由原蔡桥、清水河、西湖三村合并而来。…[详细]
相传清末有一陈姓外乡人在此修桥,故名。1958年起为陈桥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陈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地处张桥,且位于泾安河之北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泾河西瓜是江苏扬州宝应泾河镇的特产。伴随着一辆辆满载西瓜的车队从宝应县泾河镇农业综合开发万亩西瓜园区发往国内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标志着今年的“金禾”牌产销两旺,项目区农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业综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