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漕运镇 | 隶属:淮安区 |
行政代码:320803118 | 代码前6位:32080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7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代码:苏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2.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95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林平路1号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32个行政村 |
以紧邻京杭大运河,与淮安漕运历史息息相关而得名。
一、概况:
我们席桥镇位于楚州区淮城镇北约20公里,东与顺河镇相接,西与市开发区徐杨乡相连,北与钦工镇相邻,南与城东乡隔河相望,区位优势独特,-从该镇横向而过,淮安南出入口距该镇仅1.5公里,235省道从该镇纵向穿过,新长铁路楚州火车站与该站近在咫尺,交通优势独特。该镇共有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稻麦原种场,辖63个村民小组,6971户,25886口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1.89亿元,其中一产8135万元,二产7565万元,三产3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68元。列统工业销售收入9450万元,财政收入324万元,其中工业入库税金158万元,去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330万元。主要经济
2024年12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漕运镇为2024年江苏省卫生乡镇。
2024年1月,漕运镇被命名为第四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4年撤销三堡乡、林集镇、南闸镇,设立漕运镇。
因靠着林家码头且位于老集镇中心。1964年,林集大队由谢庄大队分立而成,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2体制化改革分别成立草张村、林集村两个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谢姓居民较多而得名。建国初期称为谢庄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称为谢庄大队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3年体制化改革称为谢庄村,2001年上级批准…[详细]
因三个村合并成一个居委会且位于新河南首而得名。…[详细]
因处于平桥镇西面且京杭运河西面而得名。建国初期称为平河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称为平河大队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3年体制化改革时称为平河村,…[详细]
因村内袁姓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称为马庄大队,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3年体制化改革马庄大队分成马庄村和袁庄村。2001年联村并组时…[详细]
因林集镇联盟村有个前管圩,老贾庄村有个后管圩故名为后管圩村。…[详细]
因大跃进时设立居民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前来居住,取结为伙伴之意。…[详细]
因平林河和跃进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取自该两条河沟而得名。…[详细]
因早年间农户集中在在一条圩上放牛取名牛路堆,取齐头并进美好寓意而得名。…[详细]
因早年间腾姓居民在新河码头边摆渡而得名。…[详细]
因2001年联村并组时地名和马甸乡李庄村重名,故改为小李庄村。…[详细]
因利国利民美好寓意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称为利民大队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3年体制化改革分为利民村和山河村,2001年联村并组时合并为利民…[详细]
柏庄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渔民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并村联组后,中南村和太平村各一个字组成。…[详细]
以太东太兴合并命名为新太村。建国初属林储区三太乡,1958年是太平大队,1962年划出为太东在队,2001年以太东太兴合并命名为新太村。并经上级批准设…[详细]
林南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当地居民戴姓居多且靠近小河湾得名。建国初期为林集区戴湾乡58年为南闸公社戴湾大队83年改为村2001年与周马村合并为戴湾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戴湾村村民…[详细]
东邻运河两堤,以紧靠京杭运河而得名。建国初期属盐南区,1958年为南闸公社泾河大队,1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泾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以居民戴姓人口居多而命名。建国初属林集区泾河乡,1958年为南闸公社戴庄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戴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兴庄村与梁庄村合并为新的兴庄村所以叫新兴村.。…[详细]
因村庄居民姚姓人口居多,故名。建国初期属盐南区,1958年为南闸公社姚庄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姚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严星村时星阳村与严庄村的合称。星阳村因此地一片开阔地,无高大树木生长,白天烈日高照、夜晚星光璀璨,星阳因此而得名。严庄因村庄形成聚落时村民以严姓居多而…[详细]
因祈庄而得名,祈庄因形成聚落时村民以祈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因陈庄而得名,因村庄形成聚落时村民以陈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花元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盛庄而得名,盛庄因村庄形成聚落时村民以盛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因村庄是新成立的而得名。1976年因三堡地区建一、二、三、站,沙口、鸭州、沙庄、部分村居拆迁后移居此地新成立新建大队,1983年改为新建村,2001年…[详细]
因古时此地是片河口沙洲而得名。建国初期隶属于林集区新城乡,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三堡公社沙口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沙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沙庄而得名,沙庄因村庄形成聚落时村民以沙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传说古时候有一韩姓大户在新河边筹资建了一座码头,村民称之为韩家码头,韩码村因此而得名。…[详细]
西合兴村由鲁圩和岳元村合并而来,取合而兴旺的的美好寓意。…[详细]
因村庄形成聚落时村民以周姓居多且村居靠近河湾而得名。…[详细]
因村庄形成聚落时村民以陶姓居多而得名。建国初期隶属于林集区,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大陶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大陶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古时此地是片河口沙滩而得名。建国初期隶属于林集区新城乡,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三堡公社沙滩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沙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