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桥镇 | 隶属:淮安区 |
行政代码:320803101 | 代码前6位:32080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7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代码:苏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1.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8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兴平街12号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据《山阳县志》记载,公元560年就有了平桥的称谓,平桥名称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古有平桥河的说法,淮水与江苏与该桥相平,故称之为平桥。其二,里下河地区,溪河之水通大海。人们在溪河源头为此建起一座拱形桥,预意”海晏河清升太平“,叫太平桥,后称之为平桥。
【概况】 平桥镇地处楚州区南首,与扬州市宝应县接壤,西傍京杭大运河,有上千年的建镇历史,曾名列江苏省百家名镇。淮扬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14个村及居民委员会,242个村民小组,人口40577人,11648户。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55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892万元,第二产业6735万元,第三产业39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2元。
【经济面貌】
农业 2004年全镇全年粮食产量24146吨,其中小麦面积28865亩,单产283公斤,总产8158吨,水稻面积37513亩,单产426公斤,总产15988吨;生猪出栏量18560头;水产品产量
2023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平桥镇为2025年度江苏省卫生镇。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平桥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平桥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1950年为平桥区,1958年改为平桥乡,1958年11月为平桥公社,1983年4月复名为平桥乡,1986年为平桥镇,2018年在区划调整中,与上河镇合并形成现在的平桥镇。
据《山阳县志》记载,公元560年就有了平桥的称谓,平桥名称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古有平桥河的说法,淮水与江苏与该桥相平,故称之为平桥。其二,里下河地…[详细]
2001年由上河、九佃、兴河2个村1个居委会合并而成,因政府所在地在上河村,仍保留居委会建制而取名上河社区居委会。…[详细]
因此村曾有杨、柳两家大地主,故取名。解放以来叫杨柳村,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要改名叫青峰大队,1972年一打三反后又改为杨柳村,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杨…[详细]
因村内村民以沈姓居多而得名。1962年和港庄大队分开后,1983年由大队变更为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沈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文化大革命时期,沿用毛主席的一句诗词“东风压倒西风……”,故取名东风。…[详细]
地处平桥镇中心位置,故名。1958年,全县人民公社化,当时中心大队即后来的三湾村,大方村,隶属于当时玉兰大队,上圩村隶属于中心大队和仁山大队,到196…[详细]
张姓户较多,且街南有一座庙,故名。解放初,叫仁山大队,1964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82年底改名为张庙大队,1991年底又改为张庙村,并经级批准设立张…[详细]
在孟东、孟西组所在地,每星期一群众赶集买卖小猪,而取名孟集。…[详细]
寓意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故取谐音同兴。1958年,全县人民公社化,当时是万祥大队更名为同兴大队,同时又从当时的孟集大队调出四个组(前薛、前阮、阮舍),…[详细]
楚州区向南,京杭大运河第九个涵洞。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九洞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从运南闸起大运河向农田灌溉的第十个涵洞。…[详细]
村居民多以李姓居多且位置处于前侧,故名。…[详细]
昔有沟河,有王个沟口,因王个沟口是财主姓王的开挖,故庄取名王老庄,村取名王沟村。…[详细]
2001年王兴、大任、五湾三村合并时,取王兴的兴字,五湾原叫五福村,取其福字,故名。…[详细]
因村内陆姓居民居且村庄附近有座较桥梁而得名。…[详细]
2001年由前任村、张庄村合并,取前任的”前“和张庄的”庄“得名。…[详细]
2001年由羊集村、丁舍村合并而成,因丁舍村是从羊集村划分而出,现又合并,取原羊集为杨集村同音而得名。…[详细]
2001年实行并村联组,由原谭庄村老名而得名。…[详细]
2001年实行并村联组后,由原徐甸、茆桥村合并为黄楼村。…[详细]
2001年有大姚村、高北村合并,现村委会所在地原名赵王,故名。…[详细]
因岔溪河贯穿该村得名。2001年,由原申大、前杨两个村合并为岔溪村,设立岔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2001年由五洞村、淮运河合并,因紧邻运河而取名运河村。…[详细]
村庄相比其他村面积较大,且位置处在后侧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