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房山镇 | 隶属:东海县 |
行政代码:320722112 | 代码前6位:32072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车牌代码:苏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4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山名房山,故名。
房山镇位于东海县城东南1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50公里,距连云港民航机场15公里。徐连高速公路、227省道通过房山,蔷薇河、淮沭河绕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房山镇物产丰富,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闻名遐迩的渔米之乡、水晶之乡、意杨之乡。全镇现有25个行政村,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万亩,总人口78000人。房山镇农副产品丰富,全镇年产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超亿斤。全镇以3万亩速生林带及周边丰富的杨木资源为基础,发挥连云港宏杨木业公司的龙头作用,带动全镇近百家木材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同时启动“绿染房山”造林工程,大力推进林业化进程,由“意杨之乡”向木业大镇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卫办命名房山镇为2024年江苏省健康镇。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房山镇上榜。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房山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房山镇榜上有名。
2024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房山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房山镇为2024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24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房山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文化旅游:
房山摩崖题刻群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房山主峰周围。其中张文治题刻位于东南侧房山主峰斜崖上的一块巨石西侧面。该巨石高约4米,东西长约6米,宽约2米,底部与石崖连接处仅1米见方,其险欲倾,千百
钓鱼台遗址位于东海县房山镇,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钓鱼台遗址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建房山乡,1958年成立房山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房山乡,1995年设房山镇,沿用至今。
因岭上、岭下都有村庄,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双岭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双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位房山水库北面,得名。1964年由柘塘大队分出,设立库北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库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塘边长的树为乔木、灌木一类,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柘塘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柘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位于房山北麓,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山后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山后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因位房山南侧,得名。1951年由沭阳县划归东海县房山乡管辖,分为山前村、奋斗村、前杨村。1958年公社化时,属前杨大队,后划出设立山前大队。19…[详细]
因处于房山山脉南部,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属房山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分出设立房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位于房山北部,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属房山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分出设立房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以前种芝麻较多,后来庄上有一周姓立牌坊,得名。…[详细]
因在明朝时庄上有一官人叫林疃,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林疃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林疃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赵于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详细]
因该庄北侧地形如谷,且土质肥沃,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兴谷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兴谷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祝场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详细]
因由沭阳县吴场移来部分人家居此建村,沿用村名,得名。…[详细]
因早先陆姓在庄周围筑土圩防盗,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陆圩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陆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有条民主河,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属陆圩大队,1962年分出设立民主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民主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季墩、民主、陆圩三大队合并,取三村委员会中的季墩村名,得名。…[详细]
因以前此处有并排两个小庄,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双庄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双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桑姓居多,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属陶敦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分出设立桑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此村所在位置较高,上面种有桃树,后立村取名桃墩,现演变为陶墩,得名。…[详细]
因村中以贺姓居多,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属瓦基大队。1972年春由瓦基大队分出,设立贺庄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邱姓是当地户门大族,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邱庄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邱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古时积水成荡,庄上寇姓多,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寇荡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寇荡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中以穆姓居多,得名。1958年成立生产队,1983年为大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此村原有贾姓之庙,得名。1970年属蒋林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分出改为贾庙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房东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因最初蒋姓在村边栽杨树林,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蒋林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蒋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当时村部在大戚庄,得名。1960年设立大戚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大戚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位于兴谷村东,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兴东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兴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