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板湖镇 | 隶属:阜宁县 |
行政代码:320923109 | 代码前6位:32092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车牌代码:苏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8.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2万人 |
人口密度:约3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清朝初年,泊水下泄,居民建板闸蓄水泊称板湖,故名。
阜宁县辖镇。1942年置板湖区,1957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21公里。面积68.8平方公里,人口5.4万。陆硕公路、板陈公路过境,民便河、潮沟河通航。辖板湖、良种场、魏庄、卦场、陆庄、孙西、徐庆、陈庄、西崔、画士、孙庄、殷庄、东兴、南郭、北荡、沟东、张郭、松林、赵庄、汪黄、孔荡、金王、邵堪、前进、老王、戚桥、小郑、侉周、小夏、小晏、丰荡、前汪、张费、金陵、高杨、北曹、徐张、岔徐38个村委会。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板湖镇为2024年江苏省卫生镇。
文化旅游:
苏北灌溉总渠在阜宁全长44.7公里,是盐城、扬州两地区前后118万余人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而挖成的。该渠的挖成,有效的解决了洪泽湖的排洪。灌溉期间,可引水浇灌2800万亩农田,淮河缺水年份
在陆庄北距废黄河约4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米,上面堆积3米多厚明代黄河泛滥时所形成的粉沙层和黄红色亚粘土层,文化层厚0.2~0.3米。曾出土过兽面纹玉琮。地面采集有汉代釉陶双系壶、瓿、泥质灰陶
1942年,为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板湖区。
1943年,改属第四区。
1944年底,复为板湖区。
1946年7月,属第十一区,年底改属新五区。
1947年8月,仍为板湖区。
1957年8月,改置板湖乡。
1958年9月,与硕集乡合并成立板湖铁流人民公社。
1959年4月,为板湖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板湖乡。
1995年8月,撤销板湖乡设立板湖镇。
清朝初年,泊水下泄,居民建板闸蓄水泊称板湖,故名。…[详细]
孙合村由原来孙庄村、孙西村合并而成。两村都为孙姓村庄,合并为一村,故取名孙合村。…[详细]
三鑫村由原挂杨村、魏庄村和陆庄村三村合并为三鑫村,因三村合并取意好,故取名三鑫村。…[详细]
位于灌溉总渠东而得名渠东村。1958年建队时,根据自然村庄岔徐、徐张姓氏较多取名为岔徐大队、徐张大队。1983年因体质改革将大队改为村。2001年原岔…[详细]
陈徐村由原来陈庄村、徐张村合并而来,自然村陈庄村和徐庄村各取一字而得名陈徐村。…[详细]
南殷村由原来南郭村和殷庄村合并而成,因合并时两村各取一字命名为南殷村。…[详细]
西崔村由原来画士村和西崔村合并而成。因位于板湖西边,姓崔人员较多而得名西崔村。…[详细]
沟北村由原沟东村、北荡村两村合并而成,合并时两村各取一字故命名为沟北村。…[详细]
戚桥村由原戚桥村、老王村、金王村五组六组合并而成,因合并时戚桥村人口较多,姓戚人员多数占多数故取名戚桥村。…[详细]
因此处是荡区,山东孔子后裔33代嫡长孙德伦搬迁至此地,故取名孔荡村。…[详细]
清朝初期,因邵氏逃难至此地,在这里暂住成功,故取名为邵湛村。…[详细]
1958年建队时的驻地自然村庄赵黄姓氏较多故命名赵庄、汪黄庄。之后因二村合并故取名为赵黄村。…[详细]
清朝初期因村多为周姓祖籍为山东人此得名侉周。…[详细]
郑朱村由原小郑村和前进村合并而成,因原小郑村郑姓较多,前进村则朱姓较多,两村合并各取一字为郑朱村。…[详细]
由原来的小夏、小晏、丰荡合并而来,位于三洋河北边故命名为河北村。…[详细]
蔡张村由原来的金陵村和张费村合并而成,因原金陵村蔡姓较多,张费多为张姓,两村合并各取一字故取名为蔡张村。…[详细]
前汪村是原庄上有一汪塘,村北面也有一村庄汪塘,两村庄都为朱姓,故名。…[详细]
因渠河村位于板湖镇北边,西边靠近灌溉渠,北边至三阳河,因而得名为渠河村。…[详细]
又名玉带糕。产于江苏阜宁。选用优质糯米、纯净白糖、精制油脂及高级蜜饯,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先将上等的整齐糯米在温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捞起,在热锅里爆炒后筛净,让它又脆又白,然后粉碎成细粉;再与洗过的青菜或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