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

地名:四队镇隶属灌云县
行政代码:320723105代码前6位:320723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8 邮政编码:222000
车牌代码:苏G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15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25万人
人口密度:约1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2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清末以车轴河为界,按顺序分成河南河北各10个队,每队派兵把守,因此地位于第四队,故名。

基本介绍:

四队镇位于灌云县东北部。总面积415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3962人。男女性别比114∶100。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5‰,自然增长率5‰。2009年度所获县以上荣誉:市安全乡镇、市体育强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2万元,增长5.34%;第二产业增加值763.2万元, 增长6.0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6万元,增长33.15%。人均生产总值7054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53万元,增长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94万元,增长2%。实现财政总收入1690.9万元。全年农

+查看详细四队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四队镇被命名为第四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四队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四队镇为2018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历史沿革:

民国35年成立四队区。

1957年四队区改为四队乡。

1958年,称四队人民公社。

1983年,实行政社分开,改称四队乡。

1988年,四队乡改称四队镇,沿用至今。

大伊山
街东社区

因由腰南村划出及位于四队街东侧,故名。解放初为腰南村,1958年改为四队公社腰南大队,1985年从腰南村划出改为街东村,2005年街东村委会与双桥居委…[详细]

街西社区

因由原中心村划开,北部为街西,位于四队街西侧,故名。…[详细]

二队村

民国时,为了便于统治,把车轴河两岸的村落分为南北二十队。河南十队,河北也有十队。而该村位于南二队位置,因此称南二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二队,故…[详细]

老西村

清朝末年,地主沈效先在此居住,叫隆兴二庄,后沈家兄弟不和,其弟另建庄子,命名小西,沈效先就将原来的庄子称叫老西,因村委会建在老西庄上,由此得名。…[详细]

大东村

解放前地主沈隆兴建有前、后客庄,该村位于前隆兴东边且庄子大,故名。…[详细]

隆兴村

寓意兴旺发达,故名。1946年属圩兴乡,1949年为三队村,1955年为三队初级社,1957年为三队高级社,1958年属四队公社,改为三队大队,198…[详细]

三队村

解放前以车轴河为界,分为南北二十队,因位于南三队,故名。…[详细]

中心村

因位于原老四队乡中心位置,故名。民国时属圩前乡,1958年属四队公社,得名中心大队,1983年改为中心村村民委员会,属四队乡,2005年改属四队镇,沿…[详细]

二段村

清朝时期,此处是一片芦苇荡,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时,积水成片,渔民们用柴窜打段取鱼,因该处为第二段,故名。…[详细]

界北村

因位于界圩河北岸,故名。解放初期,属圩前乡,1955年为合兴初级社,1957年为合兴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为四队公社合兴大队,1983年…[详细]

三沟村

因在第三道沟边建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为三沟庄,故名。…[详细]

腰南村

腰南村民委员会因位于腰庄南侧,故名。1949年叫腰南村,1958年属四队公社,得名腰南大队,1983年改为腰南村村民委员会,属四队乡,2005年改属四…[详细]

付岔村

民国33年此处有条纵向车轴河的河流而得名条河,1981年地名普查,纠正地名重名现象,将条河大队更名为付岔大队,因辖区内有条古老又出名的付岔沟,就以沟命…[详细]

中南村

解放前,一些散户人家在龙王荡地区开荒种地,建成村落,因该村处于此区域的中段偏南,所以名为中南村。…[详细]

后腰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善后河与车轴河之间的后半部而得名。民国时属灌云第一区圩北乡,1953年属同兴区圩北乡,1958年属四队公社,得名兴一大队,1980年属鲁河公社管辖…[详细]

北六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六村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正兴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杜兴庄上杜姓以“兴”为号,取名为正兴。…[详细]

民治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新中国成立,农民当家作主,故名。1958年为属四队公社民治大队,1980年属为鲁河公社民治大队,1983年改为鲁河乡民治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改属…[详细]

南兴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善后河南岸,寓意此村兴旺发达,人们富裕,故名。…[详细]

鲁河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北面有一条河,河水咸如卤,取“卤”的谐音“鲁”,故名。…[详细]

沈场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沈场原为沈姓地主所建取名沈场,故名。1957年属四队公社,得名杨庄大队,1980年属鲁河公社,1983年从杨庄划出设立沈场村村民委员会,属鲁河乡,2…[详细]

杨庄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杨氏聚居于此,故名。民国时属灌云县第一区圩北乡,1949年属同兴区圩北乡,1958年属四队公社,得名杨庄大队,1980年属鲁河公社,1983年改为杨…[详细]

兴二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是同兴地主杜二梅的客庄,客庄均以“兴”字为号,故取名为兴二。…[详细]

吴赵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内多为“吴”姓和“赵”姓,故名。1979年属四队公社兴一大队,1979年--1983年为鲁河公社吴赵大队,1983年改为吴赵村村民委员会,属鲁河…[详细]

兴三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同兴一杜姓地主在此建立客庄,客庄均以“兴”字为号,此庄排列为“三”,故名。…[详细]

双闸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龙王口有两个闸,故名。民国时属灌云第一区圩北乡,1953年属同兴区圩西乡,1958年属四队公社,得名双闸大队,1980年属鲁河公社,1983年改为双…[详细]

兴五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同兴一杜姓地主在此建立客庄,客庄均以“兴”字号,此庄排列为“五”,故名。…[详细]

兴四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同兴一杜姓地主在此建立客庄,客庄均以“兴”字号,此庄排列为“四”,故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四队镇面积相当:
到四队镇必去著名景点

四队镇相关名人

四队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灌云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