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

地名:南陈集镇隶属淮阴区
行政代码:320804103代码前6位:320804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7 邮政编码:223001
车牌代码:苏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82万人
人口密度:约70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淮阴南,有豪富陈姓来此兴集,故名南陈集街。

基本介绍:

淮阴县辖乡。1958年为陈集公社,1980年更名南陈集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临张福河,距县城25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9万。公路通县城。辖陈集、福河、新生、高庄、学田、梨园、高成、林圩、天桥、渔塘、蚕桑、竹庄、鲁黄、梅畅、冯庄、寿塘、乔庄、双河、谭庄、联堡、三赵、翻身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丝绸等,农业以种养业为主。盛产淮山药。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南陈集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4年12月,南陈集镇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名单。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南陈集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贤孝坊

贤孝坊位于淮阴区南陈集镇头堡村,年代为清代。贤孝坊为第四批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民国期间,南陈集乡属淮阴县二区。

建国初期,实行区乡制时称为陈集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称陈集公社,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南陈集公社。

1983年恢复乡制,遂名南陈集乡。

2000年撤乡建镇时,南陈集乡更名为南陈集镇。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
陈集社区

解放前,在此建立集市,集主姓陈故名为陈集。…[详细]

镇西村

因当时在原南陈集街道西边,故名。2001年并村联组高庄村与新生村合并为镇西村。…[详细]

镇北村

因村庄座落于镇政府所在地北侧,故命名为镇北村。…[详细]

合心村

并村时由于人口过多,姓氏杂乱,希望村中居民能够齐心合力而得名。…[详细]

南果林村

南果林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乔庄村

乔庄地名来源于原乔姓的地主,住在其土地的人都是姓乔的佃户,所以叫乔庄。…[详细]

梅畅村

因居住在此地梅、畅姓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梅畅大队,1976年拆分为梅畅大队和冯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梅畅村、冯庄村,2001年两村合并成立…[详细]

渔塘村

因传说乌鳢鱼翻身压出的洼地形成一个水塘而得名。…[详细]

高福村

福河是根据张福河而取名,又因一户大地主姓高故命为高福。…[详细]

淮丰村

因村子里耕地特别多,每年种植的粮食都能很丰收,故名。…[详细]

南双庄村

该村由两个村庄合并而来,因本区其他乡镇已有“双庄村”,本村位置在南,故命名为南双庄。…[详细]

小桥村

因旧时境内有一小街,街头有河,河上有一个桥而得名。…[详细]

蚕桑村

因当地种植蚕桑,故起名蚕桑村。1958年成立蚕桑大队,1983年称蚕桑村,2001年鲁黄村与蚕桑村合并为新蚕桑村。…[详细]

竹园村

因村庄种植竹子而得名。1958年成立竹园大队,1983年改为竹园村。2001年并村联组,由蚕桑村1、2组和竹园村合并为新竹园村。…[详细]

学田村

昔时,因庄口良田所收田租必须交给学校为学生所需之用而得名。…[详细]

高成村

因高姓村民居多,过去叫高陈村,后因“陈”字有陈旧的意思,后改名为成功的“成”字。…[详细]

林圩村

因林姓家族居住于此,其村庄周围有土圩而得名,设立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寿塘村

清代咸丰年间,黄河北徙,洪泽湖大面积湖滩涸出,政府招垦,地块以“人、寿、年、丰”为号,此地属“寿”字号,旧时境内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塘,因而得名。有一说…[详细]

孙庄村

因居住在此地孙姓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孙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孙庄村,沿用至今。…[详细]

窑厂村

因解放初该村开窑厂较多,故命名窑厂。1958年成立窑厂大队,1983年更名为窑厂村,沿用至今。…[详细]

张周村

因居住在此地张、周姓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前进大队,1983年更名为张周村,沿用至今。…[详细]

头堡村

在洪泽湖大堤上有10个堡,因村庄位于第一个堡附近而得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南陈集镇面积相当:
到南陈集镇必去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