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平镇 | 隶属:清江浦区 |
行政代码:320812100 | 代码前6位:32081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7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代码:苏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4万人 |
人口密度:约4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因境内的和平农场而得名。
淮阴市清浦区辖镇。1962年从武墩公社划出建和平公社,1983年改和平乡,1992年设和平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市城区中心20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3万。宁连公路从镇中穿过,西靠二河水运。辖秦墩、大黄、前左、后左、电站、范庄、古庄刘、越闸、和平、唐桥、新农、庵董、草河、齐湖、前齐、南葛、崔桥、工河18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是清浦区产大米基地。
2024年12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和平镇为2024年江苏省卫生乡镇。
2024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和平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4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和平镇2010—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原为淮宝县黄集区西萍乡,1950年划归淮阴县高堰区。
1958年属武墩人民公社,1962年省属和平农场迁此。
1966年从武墩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和平人民公社,和平人民公社更名为和平乡人民政府,时辖18个行政村。
1983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和平乡划归淮安市清浦区。
1992年和平撤乡建镇,成立和平镇人民政府。
2001年8月,农村实行幷村联组,和平由18个行政村变成10个行政村。
2006年清浦区政府在和平镇
因境内的和平农场而得名。自1992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相传明洪武年间苏州黄氏家族迁徙过来,在此繁衍生息。开村取名为“大黄”得名。…[详细]
因姓左的村民较多而得名,按居住区域分为前左和后左,故名。…[详细]
因辖区内由古庄牛生态农业产业园而得名。原为越闸村,2024年4月经上级部门批准更名为古庄牛村。…[详细]
电站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境内姓范人家居多而得名。自1992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内曾经有一个大土墩并且姓“秦”门户较多较多而起名。…[详细]
因境内的唐涧河桥而得名。自2001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2001年由原来的崔桥村和南葛村合并,取两村各一个字形成新村名。…[详细]
因姓齐的村民较多又西临洪泽湖而得名。自2001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形成聚落时以王姓居多,并据传当时村口有座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形成聚落时居民以唐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改革时称红旗大队,1983年体制化改革时称唐庄村,2024年布局优化,上级发布批文以原和平镇所辖…[详细]
严集村位于武墩镇东南,东靠淮金路,南邻通甫路,西邻西安路,北接武黄路,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产数549户,常住人口数2498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的排水渠处有三个水闸,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改革时称三闸大队,1983年体制化改革改为三闸村,2024年布局优化,上级发布批文以原和平镇所辖区…[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和平良种场生活区是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