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埭头镇

地名:埭头镇隶属溧阳市
行政代码:320481101代码前6位:320481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9 邮政编码:213000
车牌代码:苏D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3.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31万人
人口密度:约52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古代劳动人民与海争地,围埭造田,发展农业生产,其定居点多以“埭”为名。此地是当时定居地中心,形成第一大墟市交易地。“第一”与“头名”意同,故称埭头。

基本介绍:

埭头镇位于溧阳市区东北郊,北依长荡湖,南枕芜太运河,239、241省道和常溧高速、宁杭高铁连接线贯穿境内,溧阳(北)道口落户镇区,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镇域总面积43.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2.65万,集镇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

工业:现有工业企业3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多家,亿元企业18家,外资企业20多家,业已形成食品、轻纺、新材料、冶金、建材、机电等产业体系,天目湖啤酒就是本镇产品。近来年,又着力打造1平方公里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区和1平方公里宝钢装配化住宅产业基地。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企业和国企、外企、上市公司的合资合作,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股

+查看详细埭头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2024年江苏“味稻小镇”推介名单公布,埭头镇榜上有名。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埭头镇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埭头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埭头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埭头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史侯祠

中国史氏第一座大庙“史侯祠”位于江苏溧阳东郊埭头镇,始建于东汉初年,是为纪念东汉名将、溧阳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后多次被毁于天灾--,族人屡屡修复扩建;据记载至清光

舍头桥

舍头桥地处江苏溧阳市埭头镇舍头村。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距离当时溧阳县城11公里。据当地百姓说,桥是用一只报恩的母鸡所吐的血来换钱,由上黄一带的

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分属崇福乡奉谷里、武盛里。

明、清时期分属六区奉谷里、武盛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平海区、七区、五区、笏石区、埭头乡、埭头镇。

1956年6月成立埭头区公所。

1957年改称埭头乡。

1958年改称埭头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86年12月设埭头镇。

2002年2月划归秀屿区管辖。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埭头社区

因久之湖边,泥土淤积,村址距湖渐近,故名。…[详细]

埭西村

因村委位于埭西村而命名。公社化后原名埭一大队,因序数名不当,1981年改为埭西大队,原因是位于埭头村西面。1983年改为埭西村委会至今。…[详细]

埭头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由埭头村自然村而得名。本村在建国初期,原为函西乡的埭头南村与埭头北村两个行政村。1957年析出塘头两个自然村,合并成立埭二级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详细]

余家坝村

原余家坝、山前、东荡、龙荡四个大队体制编制撤销合并,新村委沿用原余家坝村名,沿用原余家坝村村名。…[详细]

后六村

以后六自然村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为后六大队。1983年改为后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前六村

因位于后六村前面,故名。1958年,成立埭头公社,建罗联大队、前六大队、杨卜浪大队、三联大队。1962年,划入后六公社。1983年,改为罗联村、前六村…[详细]

邹家村

因村委位于邹家村而命名。在解放前统一称邹家乡,后更名为邹家片,解放后称后六乡东联大队、长乐大队、邹家大队,于2009年三个大队合并统称邹家村委并沿用至…[详细]

南埝村

由于方便行政区域的工作,于2014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埭头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埭头镇面积相当:
到埭头镇必去著名景点

埭头镇相关名人

埭头镇特产与美食
埭头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