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沂涛镇 | 隶属:沭阳县 |
行政代码:321322106 | 代码前6位:32132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27 | 邮政编码:223800 |
车牌代码:苏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2.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64万人 |
人口密度:约50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
沂涛,原名太平。1965年,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朱沂涛,更名为沂涛。
朱沂涛(1907-1943),江苏沭阳沂涛镇人,革命烈士。以抗日英雄、革命烈士朱沂涛名字而命名沂涛村。 朱沂涛于1907年出生在太平街北首朱刘庄的贫苦家庭,兄弟五人中他排行第二。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 朱沂涛详细信息++
一、概况
沂涛镇地处宿迁、淮安、连云港三市交界,307省道穿越中心,古屯河横贯东西,西六搪河、柴南河傍镇而过;西依新长铁路和-公路,东连宁连高速公路,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80公里、苏北中心城市淮安60公里、地级宿迂市70公里,正处徐连经济带辐射金三角,水陆交通便利,投资环境良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沂涛是革命老匹,毛泽东主席、-总-先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和九十年代中批示学习过。镇域面积92.3平方公里,8.5万亩可耕地,辖21个行政村和一个场圃,7.5万人口。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沂涛镇通过敞开“镇门”联强手,招离引资添活力,横向联合迈大步,先后招引一、二、三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沂涛镇:纪念1943年9月在沭阳张圩鸭庄战斗中牺牲的沭阳县第九区第八中队民兵中队长朱沂涛烈士。
民国时期(1934年),设置太平乡。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1940年以后),仍置太平乡。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设置太平区。
新中国建国以后(1952年),为纪念烈士朱沂涛,改置沂涛乡。
1958年设立沂涛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沂涛乡。
1999年撤乡改置沂涛镇。
因驻地太平集而得名。太平集在元、明时期和清代初期是硕项湖中的一个小岛,常为船户避风之所,有太平港之称。后湖区淤塞,渐为平地,后有人在此建村兴集,遂称太…[详细]
秦圩村:地处沂涛街镇区东部1.5公里、六塘河西岸,326省道沿街穿境而过,东与涟水县杨口社区隔河相望,下辖5个村民小组,有503户,2240人,耕地1…[详细]
赵涧村:位于镇政府以北8公里,柴南河南岸,北与李恒镇接壤,现有8个村民小组,671户,2835人,2724亩耕地。…[详细]
三杰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沂涛镇,由原钱圩、三截两村于2001年6月合并而成,距镇政府所在地东北部约9公里,位于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三市交界处,…[详细]
二圩村:由原二圩、鹿顶两村于2001年6月合并而来,距沂涛镇政府3.5公里,位于326省道两侧,二周公路穿境而过,古屯河纵贯南北,现有14个村民小组,…[详细]
因村内崔姓较多而得名。1958年设立崔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崔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谢庄而得名。1958年设立谢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谢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东王庙村: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位于沂沈路、团谢路交汇处。下辖13个村民小组,620户,2900人,耕地3400亩。…[详细]
沈集村:位于六塘河北岸,距沂涛镇政府6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2950亩耕地,3110人。…[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大王庄而得名。1958年设立王庄大队。1982年更名为大王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大王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常荡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位于326省道两侧,现有9个村民小组,783户,3576人,耕地4042亩。…[详细]
兴陶村:位于镇政府西北部5.5公里,柴南河东岸,北与李恒镇、西与马厂镇接壤,现有7个村民小组,503户,2322人,耕地3079亩。…[详细]
新沟村:于1993年从原湾堆村中划出,位于宿迁、淮安、连云港三市交界处,位于镇政府东北部约4.5公里、六塘河北岸、古屯河南岸,东与灌南县汤沟镇接壤,因…[详细]
因古屯河穿境而过,故名。1998年设立古屯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自然村魏湾较大且较有名气而得名。1958年设立魏湾大队。1983年更名为魏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王团庄村: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位于二周路两侧,有10个村民小组,620户,3100人,耕地3500亩。…[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大屋基而得名。大屋基因村庄地处湖荡,因宅基高且大,故名。…[详细]
王魏庄村:位于沂涛镇以北8公里处,柴南河南岸,北与李恒镇、灌南县汤沟镇接壤。现有15个村民小组,710户,3620人,3600亩耕地。…[详细]
因村内陶姓较多而得名。1958年设立陶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陶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是合并村,两村金姓、葛姓多,故合并后命名为金葛楼村。…[详细]
寓意永远先进扛红旗。2001年葛老村村民委员会、刘场村村民委员会、周司村村民委员会三村合并,设立红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