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庄埠乡 | 隶属:会昌县 |
行政代码:360733211 | 代码前6位:360733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7 | 邮政编码:341000 |
车牌代码:赣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64人 |
人口密度:约153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庄埠圩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庄埠之名来历说法有二。一说该圩建于明朝,距今约400余年。原名怀仁里,因该地呈圆形,村庄较大又集中,且处在濂江边上,常有帆船停泊,而改名为庄埠。二说缘于乡贤胡庄溪,胡庄溪在乡办学(后被先生命名为庄溪草堂),延清明喜靖年间(1522-1566)状元罗洪先到此讲学三年。胡庄溪之子胡夷简(又名金池)、胡恕简及赖贞、赖元兄弟等人均受业于罗而成名。胡金池曾任福建长乐知县,后升任云南宾州知州,不就归里,效法先生罗洪先,在乡讲学而终。胡金池死后,葬于怀仁里不远的濂江边(今濂江西岸车田坝)。墓高3.9米,宽9米,深25.2米,占地面积225平方米,本地乡人、学子及外地友人前往凭吊者络绎不绝,渐渐此地便成为庄埠、码头,进而演变成圩。张人为怀念庄溪父子办学重教之善举,便取“庄溪”之“庄”字和“商埠”之“埠”字组合成“庄埠”,作为圩名。
庄埠乡位于会昌县城西北部,地处濂江河下游,距县城30公里,东与庄口镇,南与珠兰乡、晓龙相邻,西与于都县铁山垅镇交界,北与白鹅乡相交。全乡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共辖樟坑、正坑、庄埠、下基、寨富、禾坪下等6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007户,总人口8824人。有汉族、壮族、苗族、畲族等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7%。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7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1元。庄埠乡是省定贫困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庄埠圩。
全乡耕地总面积6597亩,其中水田5711亩,旱地886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大豆、花生、玉米,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24年12月,庄埠乡被授予第十五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胡金池墓位于会昌县庄埠乡圩北寨富村车田坝,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为会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全墓及周围3米处。
1932年1月设乡属洛口区,隶会昌县苏维埃政府。
1934年7月,设区辖7乡,隶西江县苏维埃政府。
1939年设第六区庄埠。
1946年撤区设乡。
1950年3月设乡属洛口区。
翌年3月,洛口区改称庄埠区。
1951年10月,庄埠区分为洛口区和靖石区。
1952~1957年设乡属洛口区。
1961年设庄埠公社,辖7个大队,属洛口区。
1968年并入洛口公社。
1984年设庄埠乡,辖6个村。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庄埠之名来历说法有二。一说该圩建于明朝,距今约400余年。原名怀仁里,因该地呈圆形,村庄较大又集中,且处在濂江边上,常有帆船停泊,而改名为庄埠。二说缘…[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庄埠之名来历说法有二。一说该圩建于明朝,距今约400余年。原名怀仁里,因该地呈圆形,村庄较大又集中,且处在濂江边上,常有帆船停泊,而改名为庄埠。二说缘…[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自然村名为樟坑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隶属庄埠乡;1950年属庄埠区设樟坑村;1952年属洛口区何屋乡;1955年转樟坑高级社;1956…[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以丘陵山坑为主,至庄埠圩当地人习惯叫出坑,从庄埠圩至叫进坑,故原名进坑,后书写方便,演化成现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洛口区大顶乡;1956年转为下基高级社;1958年设下基大队属洛口公社,1961年增设庄埠公社,下基大队属庄埠公社,1968年庄埠…[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寨下自然村,取富裕之意命名为寨富。…[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地大自然村,故名。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庄埠乡第九保,1956年丹坑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洛口公社管理区大塅大队,1963年属庄埠公社寨下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