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富城乡 | 隶属:会昌县 |
行政代码:360733209 | 代码前6位:360733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7 | 邮政编码:341000 |
车牌代码:赣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489人 |
人口密度:约28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上洋圩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此地原是大片水塘,得名湖城。后取富裕幸福之意,因而更名为富城。
富城乡位于会昌县东部,俗称东角山乡镇,距县城18公里。全乡辖13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9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5人(含移民户),总户数3238户,全乡土地面积230平方公里,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有耕地12114.9亩,人均耕地0.81亩,林地面积260479.5亩,油茶5809.5亩。
过去,人们一提起富城,就会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富城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然资源:全乡地势较高,山多平地少,属重丘山陵地区,气候温和,温差明显;雨量充沛。适宜各
2024年12月,富城乡被授予第十五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1932年1月设乡属板坑区,隶会昌县苏维埃政府。
1946年设乡。
1950年3月设乡属城关区。
1952年设乡属第一区(驻水东)。
1957年属城关区。
1958年成立富城(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设区辖3公社。
1966年辖12个大队。
1971年辖11个大队。
1984年改公社为乡,辖15个村。
2003年10月,东坑、下山村分别并入富城、岭下村。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此地原是大片水塘,得名湖城。后取富裕幸福之意,因而更名为富城。…[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是大片水塘,得名湖城。后取富裕幸福之意,因而更名为富城。…[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朝末年,国家动乱,山匪很多,当时政府军的驻军首领蔡宝儒(江苏南京人)带领民众在村庄周边最高的山顶上修筑多处寨堡,寨子起着保家护财的作用,群众生活安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地处山坑,山上原盛长桂花树而取为桂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开基时正值春季,雷雨交加,但仍坚持开荒造田故得名雷田。…[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四周皆为高山峻岭,村处其下而取名为岭下。…[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旁边有一大洞含义村在大洞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大洞乡;1954年为大群高级社;1958年设大洞大队,属富城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大洞大队设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旁有一小溪,溪中有许多小砂,故名小砂,后改为小沙。…[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半迳村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富城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名来源于由于粗沙石较多的土坝上而取名为粗石坝。…[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山坑,盛产木材、木板,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永隆区;1954年设板坑乡,属城关区管辖;1958年成立板坑大队,属泮塘公社;1963年归属富…[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最早由余氏开基,原名余屋岽。相传以后来继居的刘大寿有钱有势,其生肖属蛇,算命先生说他住的地方地名要带洞字,方能发达,于是将“余屋岽”改名为“余屋洞…[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中叶就有朱姓人氏落户于此,故原名朱地;村民把山中丰富的林木资源视为山珍珠宝,“朱”与“珠”同音,更名为林珠。…[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山高水冷之地,农田终年积水,为澎湖田,俗语泮田,又村中多水塘,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