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株良镇

地名:株良镇隶属南城县
行政代码:361021101代码前6位:361021
行政区域:江西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794 邮政编码:344000
车牌代码:赣F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8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79万人
人口密度:约151人/平方公里
办公地址:株良村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株良”指代株良村;地名含义意为辖区范围内包含株良村的辖区,故名株良镇。

基本介绍:

株良镇位于南城县中南部,东临盱江、南接里塔、西靠宜黄、北连建昌。镇政府驻地株良村,距县城11公里,辖22个村委会,273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镇域面积184.71平方公里,总人口41666人,耕地面积34744亩,其中,水田面积32009亩,旱地面积2735亩,林地面积185973亩,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2座。昌厦公路(原20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向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南城县株良镇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校具加工产业基地”、“全国重点镇”、“中国校具生产基地”、“江西省特色小镇”、“全国经济发达镇”、“江西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乡镇”、“江西省卫生乡镇”、全省红

+查看详细株良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江西省爱卫会命名株良镇为2025年度江西省卫生乡镇

2016年8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株良镇第九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2014年7月,株良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升山古寺

升山古寺位于江西省南城县株良镇路东村,靠206国道右500米处,交通便利。本寺座东朝西,风景优雅,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古刹。该寺原名叫“金龙寺”始建于唐初,在清乾隆年间,因皇帝出访,皇宫奸

辑瑞古宅

辑瑞古宅位于南城县株良镇红米丘村,类别为抚州市。辑瑞古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市八角亭

云市八角亭位于南城县株良镇云市村,类别为抚州市。云市八角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市大殿

云市大殿位于南城县株良镇云市村,类别为抚州市。云市大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塘窑

何塘窑位于南城县株良镇宏富村,类别为抚州市。何塘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株良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1949年初属于四区,1949年10月后属三区,均称株良乡。

1958年9月世厚、株良、泷油、株良、磁圭、里塔、鲲塘管理区联合成立上游公社,后改称株良公社。

1962年10月调整社队,将鲲塘、磁圭、里塔、株良划出。

1968年11月里塔、株良并入。

1971年8月里塔划出,次年株良划出。

1984年5月改设株良乡。

1994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称株良镇。

2001年1月睦安全乡并入株良镇,仍称

+查看详细株良镇历史沿革>>

聚星塔
株良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范围内地理实地而得名。1949年初属一区麻姑乡,1949年10月后属七区世厚乡,1956年属世厚乡称永进高级社,1958年属株良公社世厚管理区称毛家…[详细]

毛家坪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毛家坪”:《毛氏宗谱》:明洪武廿二年(1389),毛文纲由天井源府门街迁入,原名万兴堡,因毛氏开基,村址较平较宽阔,后称毛家坪;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毛…[详细]

脊江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脊江”:《江西通志》卷十载:“脊冈(即脊江)在府城南十五里,宋贤良陈仲父居此。”人赠诗云:“每当春秋社时候,万家置酒神仙居;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脊江居…[详细]

世厚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世厚”:《黄氏族谱》明代黄福二由上湖头迁来。古时有人为戏班领头,曾名戏头堡。因“戏头”与“世厚”方言谐音,后演称“世厚”;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世厚居民…[详细]

融坊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融坊”:《傅氏族谱》明代傅氏由里塔厚坪迁来,因该处有熊氏祖山,故称熊坊,“熊”与“融”在方言中音近,后演称融坊;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融坊居民点的村委会…[详细]

湖边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湖边:周德荣由黎川迁此,因村落建于湖边,建村取名,后分为上湖边,中湖边;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湖边片村的居民点。…[详细]

双湖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双湖”:[饶氏宗谱]饶迪功由宜黄神岗迁入,已传43代。村居盱江岸边,江面较宽似湖,村旁有松林,村口有“望湖亭”村内有街道,曾名松湖街,后称上湖,又因…[详细]

株良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株良”:北宋开宝年间,泥王由县城迁来,将原二十一都株梁堡和慈良堡并为一村株良,株良名字源自两村名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故名;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株良片村…[详细]

杨梅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梅”:《华溪黄氏宗谱》明嘉靖十三年(1534),黄氏由邻村黄坊迁此,因村外有一片杨梅林,建村取名外杨梅;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杨梅片村的村委会。…[详细]

古竹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竹”:《彭氏家谱》宋代彭东洋由浙江迁此,因该地原长有一片苦竹林,初称苦竹,后演称古竹。后村名规范化,称古竹堡;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古竹堡的村委会。…[详细]

城上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城上”:同治《南城县志》唐乾符元年(874),危全讽招合同邑勇士,保障乡里,筑土城于县城南三十里,安营扎寨,拒敌于城外,后人在故址建村,取名城上;地…[详细]

宏富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宏富”:《饶氏宗谱》明代饶校勘由上湖迁此,在此修建规模宏大的府宅,得名“宏府”,后讹为“宏富”,曾称横富堡;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宏富居民点的村委会。…[详细]

尧村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尧村”:[光绪建昌府志]危全讽于二十二都掘地为濠,故而得名。曾名濠口。亦称尧城,后演变成尧村;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片村尧村的村委会。…[详细]

路东村

路东村位于南城县南面,距县城16公里,是里塔、新丰街、株良三镇交汇口。昌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良。有资料显示,全村辖5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详细]

田南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田南”:曾文学从南丰碴坑迁此,至今已38代。该地有一丘大田,村初大田之南,故名;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田南所在行政村的村委会。…[详细]

泷油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泷油”:邱鹏寿从江苏江阴迁此,至今已42代。当时邱氏在此烧瓷,上釉,技术特别好,外地瓷户都请邱氏上釉。“泷”(Shuāng)俗意为上,故名“泷釉”,…[详细]

云市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云市”:早在唐宋时期,此处就有人建窑烧瓷,产销旺盛,瓷窑多达百家,村旁烟雾腾腾,名云窑市,简称云市。…[详细]

中云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云”:《饶氏宗谱》清顺治年间,饶回孙由上湖迁此建村,因村庄坐落在上云山与白云山中间,取名中云…[详细]

吴家山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吴家山”:《吴氏秉崇公房谱》明代吴良由竹园迁此。此村原为纪姓所建,称纪家山。后吴姓迁此,与纪姓发生山林冲突,双方打官司后,吴姓胜,改称吴家山…[详细]

骆家塘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骆家塘”:宋天圣年间,骆氏由南丰洽湾迁入,新建的房屋排列成巷,初称骆家巷,后演称骆家塘…[详细]

红米坵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米坵”:《叶氏宗谱》清康熙九年(1670),叶铎三从里塔范坊迁入,原称蓝田堡。相后因产红米,进贡皇上,深得赞赏,后改称红米丘,后又因现代人的书写习…[详细]

江头塅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江头塅”:南宋嘉定年间,傅子全由里塔厚坪迁来,曾称扛牛塅,后演称江头塅…[详细]

长安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长安”:该名称由睦里之睦、长安之安,组合得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株良镇面积相当:
到株良镇必去著名景点
株良镇相关名人
株良镇特产与美食
株良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