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富滩镇 | 隶属:青原区 |
行政代码:360803103 | 代码前6位:360803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6 | 邮政编码:343000 |
车牌代码:赣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7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富滩社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因位于泷江沙滩南岸,得名附滩,后改为富滩。
富滩位于青原中部,是青原南门第一镇,距吉安市区18公里,距吉安火车站16公里。交通发达,信息畅通,文水公路、青东公路穿境而过,属半小时经济圈内,城市辐射力强,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3000人,耕地面积35070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财政收入262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43元。
富滩镇自古以来以“富”著称,有丰富的石灰岩、无烟煤、锰、钛、硅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电力资源。该镇的优质大米远销全国各地;柑桔、油菜、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曾获国家级关项。富滩山清水秀、环境优雅:螺滩水库10公里的库区,两岸山高林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富滩镇(水稻)榜上有名。
2022年3月,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富滩镇为2025年度江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螺滩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青原区富滩镇境内,依托螺滩水库而成,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螺滩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市水利局直管,吉安市螺滩水利风景区依托螺滩水库而成,景区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
吉安文物部门在青原区富滩镇古富村北端山岭上发现一处600米长的古代关隘。这段关隘东西走向,顺山势延伸至山顶,长约600米、宽约1.5米,高约2米,中间开有一城门,门宽2.2米、深3.1米,虽
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古富村的相公桥,建于1273年,与附近的三座类似古桥(陈家桥、泡泉桥、岭下桥)一起,同为原吉水县城通往水南、沙溪、东固等地的官道桥梁。
1931年以前为吉水县中鹄区(乡)。
1931年改为开伦区。
1935年划分三元乡、四达乡。
1958年增设富滩乡后称富滩公社。
1986年恢复设立乡建制,1999年撤乡设镇,2001年从吉水县析出,为吉安市青原区管辖,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泷江沙滩南岸,得名附滩,后改为富滩。…[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良坊,由当初三个初级社合三为一而取名三友,村委会驻三友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富始为虎溪,后日聚积储,富而有余,由此将虎溪改名为古富,村委会驻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建施家边,友爱两个大队。1986年改为施家边、友爱村委会。2003年合并为施家边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建三元公社固山大队。1961析置下岩、南村大队。1963年调整为固山、下岩大队。1968年合并为固山大队。1986年改为固山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周之水取名丹溪,后彭氏也入居此地,以一溪水为界,一江南北两村,古桥相连,统称丹村。村委会驻丹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西近勺埠,南傍孤江有一渡口称勺埠,后误为作埠。…[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四达乡,1958年成立宋溪、横垄两大队,1963年并入富滩公社。1968年,宋溪大队并入社山大队,197…[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富滩原名附滩,因位于孤江河滩边,后人为向往富裕生活,故以“富”替“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距富滩镇最南面,取名南团,意为团结之意,以总地名南团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建富滩公社古塘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屋名而得现名。1986年改为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西小岗多岩石而石社,后称社山,村委会驻地,后迁宋溪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条棠溪河,以此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四达乡,1958年成立田塅、塘坑两大队,1963年合并为田塅大队,并入富滩公…[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村背大队,因办公地点为村背祠堂,故命名为村背大队,后改为龙口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叫舍埠,明朝年间,张氏在渡口修造一艘渡船,免费摆渡,后人习惯在张家渡船过往并由此将舍埠名称地改名为张家渡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