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仙源乡 | 隶属:万载县 |
行政代码:360922206 | 代码前6位:360922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5 | 邮政编码:336000 |
车牌代码:赣C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5万人 |
人口密度:约7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仙”指仙境,“源”指水源,因其地层峦叠翠,源头活水,宛若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韩、王二姓迁入,与岳姓人氏争夺土地,岳姓人氏只得外迁,因此人稀地小,故称小源。后韩、王等姓在此开设店坊等,渐成街市,称小源街。新中国建成立初,复称仙源。
仙源乡地处万载县西部偏北,距县城45公里,全境呈狭长山区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北端有全县的最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1米。全乡辖区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3600亩,山林面积达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7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5140户17590人。乡党委下设党支部14个,党员452人。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7户1806人,2024年实现贫困人口123户428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21%,2个深度贫困村株木村、高岭村顺利接受脱贫退出验收。
仙源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2年—1934年,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在仙源驻扎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仙源乡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仙源乡红色旅游景区位于万载县的西部偏北,距县城50公里。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和其他省直机关由修水迁到仙源,当时,有“小莫斯科”之称。景区内现存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红色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仙源桥头王家屋。旧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民居建筑,风火墙,由南北两栋并列连通,前后两进,共4厅12房,总面积1023平方米。1932年4月12
井埚里墓葬群位于仙源乡山枣村西北500米,距县城西北约47公里。此墓区为高出周围地表30米的山丘,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是白屋子屋场,南部山脚下有一条机耕道,西北部是绵延的山峦。墓葬分布密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主要革命旧址之一。该旧址建于民国8年,原是新市村袁爱敬奉列祖列宗的祠堂,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分上下两进,
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工农红军,1975年10月万载县革命委员会在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驻地仙源建立此纪念塔,该塔矗立于仙源乡人民政府左侧约高50米的罗家脑
清末属第四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第四区小源、槽头2乡。
1949年设立仙源区政府,管辖17个乡。
1956年撤区,并为仙源、槽头、新市3个乡。
1958年成立仙源人民公社,1961年仙源人民公社分为仙源、槽头2个公社。
1968年撤销槽头公社,分别并入仙源、茭湖公社。
1984年改称仙源乡。
2001年,撤销官元山乡,成建制并入仙源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仙”指仙境,“源”指水源,因其地层峦叠翠,源头活水,宛若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韩、王二姓迁入,与岳姓人氏争夺土地,岳姓人氏只得外迁,因此人稀地小,故…[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仙”指仙境,“源”指水源,因其地层峦叠翠,源头活水,宛若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韩、王二姓迁入,与岳姓人氏争夺土地,岳姓人氏只得外迁,因此人稀地小,故…[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溪村”“清山村”两村合并,故名“清溪”。…[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58年成立乐坪大队,故名“乐坪”。…[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84年成立双溪村民委员会,故名“双溪”。…[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槽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仙源区双溪乡。1958年成立横岭大队,1968年并入双溪大队,1972年恢复横岭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袁氏迁此,新建了小集市,故名“新市”。…[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84年成立株木村民委员会,故名“株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十年,杨氏由广东平远迁此建村,位于高高的山岭,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