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坳乡 | 隶属:修水县 |
行政代码:360424205 | 代码前6位:360424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2 | 邮政编码:332000 |
车牌代码:赣G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因位于石山坳东侧田塅中,故名。
一、基本情况
石坳乡位于修水西部,地处北纬29.1??,东经114.4??,居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之尾,总面积46.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耕地总面积14000余亩,以粮食生产为主,正值产业结构大调整阶段,高效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乡域内各行政村交通便利,省道柯龙线和辽南公路横贯全乡。
石坳乡历史悠久,古有两江驿道贯穿全乡,商周时期为艾国辖区,春秋为吴国艾邑管辖,历朝历代皆有建制。
乡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北倾斜,乡内丘陵广布,周边群山环绕,年平均气温16.5??C,一月均气温4.1??C,七月
2023年1月,江西省爱卫会命名石坳乡为2025年度江西省卫生乡镇。
2012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石坳乡第五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商,属艾侯国。
秦、汉属艾县。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五十七都。
1912年后,属义宁县。
1914-1949年,属修水县黄龙区渣津乡。
1949年后,属渣津区,分设石坳乡、夏源乡、青源乡。
1956年9月,分设石坳乡、夏源乡。
1958年,成立石坳公社,1960年,并入渣津公社,1961年,恢复石坳公社,1968年,又并入渣津公社,1972年,恢复石坳公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夏源乡,1958年属四源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源村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石坳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夏源乡,1958年为永秀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名为古藤园。1951年属石坳乡,1958年为葡源…[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石坳乡,1952年属青源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命名石坳乡。1958年为星星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49年后隶属石坳乡,1958年设立燎原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六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2年属青源乡,1958年设青源大队,19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