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渣津镇 | 隶属:修水县 |
行政代码:360424105 | 代码前6位:360424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2 | 邮政编码:332000 |
车牌代码:赣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08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此地由北宋地名查田津演变而来,故名。
修水县渣津镇位于江西省修水县西北部,地处赣西北边陲,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4.36万,辖25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渣津镇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境内自然风光旖旎动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山水纵横,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省道柯龙线贯穿东西,修河交叉环绕,交通十分便捷。 近来,镇域经济和社会 事业蓬勃发展。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财政总收入9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7.86%。粮食、油料、蔬菜、中药材、牲猪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逐步建立起了以建材、轻工、特色农业等为支柱的工农业体系。集镇建设发展迅速,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渣津镇95年被国家建设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渣津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渣津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渣津镇榜上有名。
2014年7月,渣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3年,渣津镇上榜江西省首批百强中心镇。
2012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渣津镇第五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2009年1月,渣津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10月,渣津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中共赣北特委(赣北分区委)旧址位于位于修水县渣津镇渣津村。1930年12月,湖南省委为加强对赣北各县党的工作的领导,决定调张警吾组建赣北特委。1931年1月,赣北特委正式成立,机关先后驻修水
秋收起义部队福星桥头誓师大会遗址秋收起义部队福星桥头誓师大会遗址位于修水县渣津镇老街福星桥头。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修水县城紫花墩誓师起义。10日,卢德铭召集全体官兵和附近群众,
商周时期开始建城,古称艾侯国。
秦、汉,属艾县。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七八都、四十九都、五十一二都、仁乡五十六七都、五十八九都、西乡六十七都。
1912年后,属义宁县。
1914-1949年,属修水县黄龙区(驻渣津),设渣津乡、司前乡,局部属古市乡。
1949年,属渣津区,分设为黄坊、高田、莲花、噪口、司前、泉坑、石埠7乡和渣津街。
1956年,合并为黄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渣津乡,1958年为渣津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渣津乡,1958年为渣津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渣津乡,1958年为渣津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渣津乡,1958年为渣津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八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黄坊乡,1958年设西堰大队,1968…[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八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黄坊乡,1958年设东堰大队,1968…[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八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高田乡,1956年属莲花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至清末(1911年),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都、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渣津乡、司前乡,1951年属高田乡、泉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莲花乡,1958年为莲花、店前2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五十七八都。1949年属渣津乡,1951年属噪口乡,1956年属莲花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1年属噪口乡,1958年为板坑大队和兴华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1年属泉坑乡,1958年属司前公社为先锋(后…[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1年分属司前乡、噪口乡,1956年属司前乡。…[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8年属龙坪大队,1959年从龙坪大队分出为兴…[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8年后为司前大队,先后隶属东方红公社、渣津公…[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九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8年为司前公社三源大队,1968年并入司前大…[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五十一二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1年属花园乡,1958年属花园公社为心田、…[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五十一二都,1949年属司前乡,1951年属花园乡,1952年属石埠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西乡六十七都,1949年属古市乡,1951年属东山乡,1952年属石埠乡。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组织属于渣津村,是渣津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