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罗珊乡 | 隶属:寻乌县 |
行政代码:360734207 | 代码前6位:360734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7 | 邮政编码:341000 |
车牌代码:赣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04人 |
人口密度:约49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罗塘圩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取罗塘、珊贝二村首字组合命名。罗塘因村建在四面环山,形如池塘的圆形河谷平地上,故名;珊贝则以始居人的名字命名。
罗珊乡位于寻乌县东北部,武夷山脉南端,东邻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南毗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西与本县澄江镇相连,北接会昌县筠门岭镇,距寻乌县56公里,离206国道10公里,有罗塘至桂坑,珊贝至龙溪,吴畲至邻下等三条辐射福建,广东的省际通道。罗塘河是“母亲河”——长江水系支流,是赣江水系发源地之一。罗塘是历史上至广东、赣州水陆贩运的重要码头,自古有“小香港”之美称。全乡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50人。罗塘圩是罗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寻乌重要的省际工农业产品集散地。
罗珊乡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资源丰富,矿产富饶,山青水秀,名誉一方。全县唯一的铅锌矿座落
2013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罗珊乡第六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罗塘谈判旧址位于寻乌县罗珊乡原乡政府院内。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准备长征前夕,根据朱德、周恩来指示,中央派何长工、潘汉年从会昌来到罗塘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代表杨
罗珊乡原名罗塘,属安远县,名曰“安远东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划入寻乌领辖。
寻乌在此建立14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地区分设罗塘、上津、珊贝3个乡,归澄江区辖;1958年,划入华齐、凤和,成立罗塘公社;1960年,划出珊贝、吴畲等村,成立珊贝公社;1964年,又并入罗塘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称罗珊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村建四面环山,罗塘河从中穿过,形如池塘的圆形河谷平地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上増”,解放初改称“上津”故名。1949年8月前属罗塘乡。1949年8月属澄江区上津乡,1956年属罗塘乡,1958年属罗塘公社设上津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马荠”后演变成现名。1949年8月前属大桂乡第八保。1949年8月属澄江区华齐乡,1956年属黄墩乡,1958年属罗塘公社称华齐大队,196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小溪上游,山上竹子多,砍伐后泊于水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时,温圣珊兄弟俩由福建上杭县迁入,并分别兴建“美王兴辉”、“珊瑚善果”祠堂和围屋,“珊贝”村由此演变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吴氏从广东平远县东迁此,故名。1949年8月前为罗塘乡。1949年8月属澄江区珊贝乡,1951年为吴畲乡,1956年属珊贝乡,1958年属罗塘公社建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处大竹山之上为上筠竹自然村,之下为下筠竹自然村,两村共称为筠竹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