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宝乡 | 隶属:宜丰县 |
行政代码:360924202 | 代码前6位:360924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5 | 邮政编码:336000 |
车牌代码:赣C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4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684人 |
人口密度:约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
天宝乡地处九岭山麓中段之南缘,位于宜丰县境北22公里处,“大广高速”公路(武吉段)和“昌铜高速”公路均在天宝开设互通口,交通便利。辖区东西长18.9公里,南北宽16.3公里,总面积141平方公里。
全乡辖19个村,下设1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61户、16001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4139人,劳动力7489人。城镇人口1862人,城镇化率11.6%。2016年底全乡耕地面积30584亩,农业总播种面积38278亩,粮食总产量19139吨,主要作物品种有: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油茶、大豆等。全乡森林面积达14.6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5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671.6万根,森林覆盖率达
2022年3月,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天宝乡为2025年度江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天宝乡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黄沙会战旧址在江西天宝乡黄沙村。黄沙村是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藩。东有龙形山,北有紫阳坛,西有栗西垴,南有一小坑。整个地形如箕斗口,易守难攻。1934年2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师师长萧克将军指
天宝之名始于唐天宝年间。
天宝在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豫赣郡建成县,王莽时属多聚县,光武时(25-57)属建城县,灵帝时(168-189)属上蔡县,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属宜丰县,南北朝时之梁朝(502-557)属望蔡,隋开皇九年(589)属建城,唐武德五年(622)属望蔡,武德八年(625)属高安,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属新昌县。
元明清沿用宋制。
1914年新昌县复名宜丰,天宝隶属宜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天宝乡曾冠名辛会市,辛会村由此而得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取“自发联合起来”之意而得名。辛联村自初级社取名后,至1966-1976年时期改为红星大队,1968年合社并队,并入辛会大队,1983年改名辛会村,1…[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始称藤江桥,即原河流为藤江桥,后更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隶属于原河西桥,河思选区后该称河思村,故名。以村子由河思河流流向建设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先由于有一块石头山像乌鸦的形象,又有一条溪水经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此地的坐落环境,后又凉亭山,林木松木,前有小溪,故名。取天时地利,求福泰民安,执团结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驻地曾为荒芜地片,原名荒源。后经人们开发,谐化为芳源。…[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广古垴山上有座庙,山下河旁有一天然水井,传说曾有广古寺的和尚至该水井提水时,不慎把标有“广古寺”三字的吊桶掉至井里,后至上高县兰江漂出,故名。为宣…[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山高路陡,出门就是岭而得名。横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于双峰乡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0年属双峰骆家槽村,后属石溪乡,1956…[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村中要历史建筑而得名。1949年7月前属天宝乡,后又属会黄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潭山区杭溪村,1951年成立杭藤乡。1952年又成立下梅…[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属35都,1949年7月前属辛会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潭山区杭藤乡,1953年属下梅乡。1957年合并为草坪高级社,1959年成立草坪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村部座落梅姓居住地,为村委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7月前属于辛会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潭山区黄沙乡,后划入兰溪乡。1958年成立兰溪分场(公社)山背大队。1968年并入天宝公社。后改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坐落兰家店,因此得名,执团结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以黄泥沙质土得名,故名。在宋末年间,廖姓由川渝迁至此地,经历历史繁衍,人口众多。1934年红军肖克师长率部对在此打退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即黄沙大战…[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居于地势平坦,耶溪河水从旁而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床里、老源两村各取一字,故名。历史上,床源曾为两个村,一半为老源村,一半为床里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石溪乡管辖,1956年为石溪乡五…[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为茅坪,处于茅草丛生的荒坪,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部居于东港,故名。1949年7月后为东港初级社,后改造区,54年-58年合并黄岗山东港畜牧场,59到68年改为东港村,69-86年合并为辛会村,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