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槎镇 | 隶属:永修县 |
行政代码:360425106 | 代码前6位:360425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2 | 邮政编码:332000 |
车牌代码:赣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1.1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550人 |
人口密度:约187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白槎街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相传古代因此地多种梅花而得名。后据《建昌县乡土志》载:西乡白槎市古时称梅州,唐时大诗人白居易泛槎(乘竹排)到此赏梅,百姓因其名改名白槎。
白槎镇是永修西部历史悠久的中心集镇,316国道穿行而过。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泛槎修河,路过此地而得名。全镇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万亩,人口1.38万。
白槎是全县优质水稻生产重点镇和优质米加工基地,引进国际先进的水磨抛光和真空包装等高科技设备及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春竹牌优质大米远销韩国和东南亚。白槎是重要的茶乡,每年可产中高档茶叶1万斤以上,远销浙江、江苏等地。由镇政府于1992年投资35万元兴建的白槎建材厂,现已成为年可实现利税达15万元的骨干企业。三元杂交良种猪繁育基地,年可产仔猪1000至2000头,出栏商品猪800至1000头,成为全县特色养殖的典范。新上企业龙凤家具厂年
2022年3月,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白槎镇为2025年度江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寨山墩遗址位于永修县白槎镇向阳村,年代为新晚至商周。寨山墩遗址为永修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本体范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西乡白槎区、双渡区。
1912年后,属第三区。
1949年10月,后设白槎区,辖18乡。
1958年8月,成立白槎区工委,辖白槎、柘林、杨垅、梅棠、桂棠4公社。
1984年,改白槎乡。
1993年,撤乡建镇,名白槎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古代因此地多种梅花而得名。后据《建昌县乡土志》载:西乡白槎市古时称梅州,唐时大诗人白居易泛槎(乘竹排)到此赏梅,百姓因其名改名白槎。…[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49年前属白槎镇第三保。1949年初属白槎区白槎街第四、八、九选区。1958年属白槎公社张公渡管理区建新大队。1960年为塘上,建新两个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属郭坂村,1980年从郭坂分出,重新组建称建新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属沿河平坂地区,当地以种植粮食与棉花为主,有美好愿望双丰收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第三区白槎乡,后改属白槎镇。1949年,属五区六、七乡。1952年改乐平乡、张家乡。1958年属白槎公社梅棠管理区郭坂大队,1961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为兴旺昌盛、繁荣。1984年前,为刘坛大队与龙井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镇,将刘坛村与龙井村合并名兴隆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栗山而得名。1949年前属第五区长山乡,1949年初,属白槎区第六乡。1952年属梅棠乡。1958年属白槎公社梅棠管理区栗山大队。1961年为梅…[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幸福的联合在一起之意。1949年前属第三区白槎乡,后属白槎镇第七保。1949年后属五区二乡。1952年改梅棠乡。1958年为白槎公社梅棠管理区复联大…[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向阳村而得名。1949年前属三区白槎镇第七保。1949年初属第五区第二乡第三选区。1952年属梅棠乡。1958年属梅棠公社梅棠管理区复联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49年前属白槎区梅棠乡。1958年属白槎公社梅棠管理区梅棠大队。1960年为白槎公社柳杨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镇,更名柳杨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