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关街道 | 隶属:康平县 |
行政代码:210123003 | 代码前6位:210123 |
行政区域:辽宁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长途区号:024 | 邮政编码:110000 |
车牌代码:辽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清雍正八年(1730年)有关姓首居此地而得名关家屯,又因康平县境内有两个关家屯,而人们习惯上将居东者称之为东关家屯,后简称为东关屯。
东关街道,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地处康平县城南部,东与郝官屯镇毗邻,南部与法库县孟家镇、慈恩寺乡接壤,西与方家屯镇为邻,北与康平镇相连,辖区总面积106.4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东关街道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裕民社区、关家屯村、五棵树村、陶岱屯村、泡子沿村、梁家窝堡村、三台子村、钱家窝堡村、拉马屯村、孙白窝堡村、嘎叭屯村、苏家岗村,街道办事处驻关家屯村。
地形地貌
东关街道北部和西部为缓坡岗地,东部和南部为平原,地势低洼,为易涝区。最高点海拔119米,最低点海拔87.8米。
气候
东关街道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季。春季干旱大风,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东关街道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战国时期,东关街道境域属燕国。
唐代时期,属松漠督军府。
宋代时期,属辽国。
辽天庆四年(1114年),属金,归咸平府辖(开原老城)。
清初时期,属科左后旗。
民国时期,属一区、四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一区。
1958年,成立三台子公社。
1961年,更名东关屯公社,公社迁址关家屯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东关屯公社改乡。
1994年,东关屯乡改镇。
2012年,东关屯镇撤镇变街道。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裕民社区是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清雍正八年(1730年)有关佳氏随公主陪嫁到科尔沁左翼中旗,该汉姓为关,满族镶黄旗。关恩为王府公主理财,后王爷赏其丰腴的牧场给其三个儿子用以放牧,故而…[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村南坡地修龙王庙一座,周围有五棵古榆树,粗且高大因此而得名为五棵树。伪满时五棵古树被日本人锯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乾隆年间,蒙古八旗人陶氏及岱氏因在军内有职务,后王爷赏其地放牧,被人们称之陶岱屯。后因汉族人不断迁入而陶岱两氏迁走。嘉庆年间,有郑姓从直隶顺天府丰…[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泡子沿因居住于水泡子沿岸称之为泡子沿。最先居住此地的应是八旗人刘姓和李姓,清道光年间随公主陪嫁至此定居,后又有崔姓、辛姓迁此,这些人均是满族人。至此,…[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在梁家窝堡村简称梁家村,从新中国成立到1959年,曾辖马家窝堡、小城子、高家窝。1959年成立梁家大队,马家窝堡和小城子划归泡子沿大队。1978…[详细]
【三台子村】建制村,辖四个自然屯,民国时为村公所驻地,领七个甲(屯)。三台子伪满时期设村公所,解放初期成立康平县国营农场,场部设此。1958年成立三台…[详细]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个自然屯一直归三台子所辖,钱家、张家店、刘家街、聂家窝堡、赵增窝堡都归属三台子管里区。后刘家街合并到张家店,聂家迁至钱家窝堡和赵增窝堡…[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乾隆年间,曾有蒙古人修一小庙,规模不大,庙里有喇嘛。因年久失修,庙宇破烂不堪,自清末庙宇倒塌,因喇嘛在此居住,得名为喇叭屯。后光绪年间有张姓从山东…[详细]
【孙白窝堡村】建制村,辖三个自然屯。孙白窝堡,自然屯,上街清雍正年间就有蒙古人居住,姓白,街名叫白鞑子窝堡。清光绪年间又有一白姓从山东来此居住。下街有…[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嘎叭屯村是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苏家岗村是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