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

地名:东关街道隶属陈仓区
行政代码:610304002代码前6位:610304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17 邮政编码:721000
车牌代码:陕C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约77.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57万人
人口密度:约33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地处城区东关而得名。

基本介绍:

东关办事处地处陈仓区东郊,辖14个行政村,27248人,共有18个党(总)支部,党员1312名。办事处地域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1297亩,人均耕地面积0.78 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189元。近年来,辖区主要以工业经济和城郊农业经济为主导,依托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西秦和巩家泉等为代表的村办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土桥花”、“太公苗”等无公害农产品远近驰名。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辖区新农村建设五星级村2个、四星级村6个、三星级村6个,2011年10月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历史沿革:

1950年,属原南郑市第二区。

1956年,始建东关办事处。

1960年,改为东关管理区。

1965年,复设东关办事处,隶属于城关镇。

1992年10月,原石马乡东塔村、雷家巷村、工农桥村并入改为东关街道。

姜太公钓鱼台
科技园区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科技工业园区是经宝鸡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以机械加工和食品饮料两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型、环保型工业园,园区内同时设有居民小区,医院、学校,故于2012年陈仓区…[详细]

太公庙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传,明万历年间以村中姜太公庙得名,故命村名太公庙村。…[详细]

五一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8年由毛家庄、支家门前、阁底堡、靳家庄、赵家庄等五个自然村合而为一,取名五一大队。由在此设立的五一大队更名为五一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西高泉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周时期,因此地属高泉里,该村地处高泉里之西,且有泉水,故名西高泉。由在此设立的西高泉大队后改名为西高泉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双碌碡村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双碌碡村位于虢镇城东7公里处,西宝中线和陇海铁路从村口一伸而过,地处仰韶文化保护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遗迹两个碌碡而取名。自然环境优越…[详细]

南阳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朝初期,因地处北塬之南,渭水之北,水之北为阳,故称南阳。由在此设立的南阳大队更名为南阳村村民委员会,是南阳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大王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以村民委员会驻地得名,清初,因村子较大,王姓居多,故称大王村。由原在此设立的大王大队更名为大王村村民员委会。…[详细]

巩家泉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时建村,因巩姓早居,且村中有泉水,故名。由原在此设立的巩家泉大队改名为巩家泉村村民委员会,以村民委员会驻地得名。…[详细]

洪原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时,因周原洪水经此入渭,淤地为坪,故名。由在此设立的洪原大队改名为洪原村村民委员会,以村民委员会驻地得名。…[详细]

西秦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秦,指秦川大地之西。由在此成立的西秦大队更名为西秦村村民委员会,是西秦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土桥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土桥村原名土桥花,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北域土崖上有一座土城墙,城墙西北角上长着一种花,在老城墙最北边(现大概在引渭渠根)有一座由素土夯实而成的土桥,故名“…[详细]

贾家崖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该地最早以贾姓人家在此居住、位于坡崖地带故名贾家崖。在此设立的贾家崖大队后改为贾家崖村村民委员会,是贾家崖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还有16个地名与东关街道同名:

查看全部17个东关街道>>



以下地名与东关街道面积相当:
到东关街道必去著名景点

东关街道相关名人

东关街道特产与美食
东箂="listmore">
陈仓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