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据清朝隆《大竹县志·沿革》载,“《旧志》云:竹阳,古賨子国。”这是官方典籍中首次提及“竹阳”之名,同时又在朝隆《大竹县志·古迹》载有“竹阳八景”。在乾隆《大竹县志》旧志序中曰:“竹阳地当川北”。清道光《大竹县志》记载有:“竹阳,古賨城”“竹阳八景诗序”。在道光《重修大竹县志序》载有“竹阳土风淳厚,民知礼义”。民国《续修大竹县志》载:“清同治三年添修炮台七座……南炮台石壁上镌有‘威震竹阳’四字。

因位于大竹东部,清朝初年于此修建有一座桥,周围柳树成荫,故名东柳。

因街道西北有一座通体皆白的塔而得名。

乌木镇因境内有乌木滩水库而得名。

团坝镇因场镇四周高、中间低平而得名。

杨家镇有因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建场镇时,第一位修建房屋的为一杨姓举人而得名。

清河镇因境内东柳河河水清澈透底而得名。

柏林镇因境内生长许多高大的柏树林而得名。

石河镇有因原场中有一条干涸和卵石累累的小河而得名。

因当地有著名的中华山而得名。

据《石桥铺镇志》记载,石桥铺,原名老龙场,这名字来历源于场镇及周边地形地貌特点——“五龙戏水”之说。后来,因竹梁界牌下有石拱桥、武庙侧有石平桥、打铁街有小拱桥、场前场后有上下平桥,还有远近闻名的高桥和大拱桥,均为石质材料修建,故名“石桥”。随着历史的演进,场镇有了发展,商贸活动也兴旺起来。据说,曾经的大拱桥上修了长长的廊房,廊房上设有铺子,每逢赶集天,生意特别兴隆,久而久之,就称之为“石桥铺”。

观音镇因场镇河边有观音庙而得名。

周家镇有因很久以前有位周姓老人在此摆摊卖小吃而得名。

石子镇因有老地名“石滓滩”而得名。

文星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铜锣山脉的文星阁东南十华里的山脚而得名。

因古时有一位老妈妈在此开店卖饮食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