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是霍邱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据县志记载:位于沣河、汲河会流之处,宋朝时期,既称河口为“两河口”,又称“河口镇”。

以周姓聚居成集得名。

汉为阳泉县治。泉河古称决水,以临决水为名。

据嘉庆年间一石碑记载:此地为一古镇,名曰“三桥镇”,太平天国期间因战火夷为平地,后人又聚此建宅经商,取名新店。

200多年前,霍邱县至固始县和高塘集到河口集的陆路通道的交叉点上,逐渐聚集了十几户人家,为来往客商服务,由于离山场近,一些磨刀石、火石和石器在这里销售,得名石店铺,镇因此而得名。

因马店位于霍邱、固始两县交界处。相传,北宋年间,两县知县关系十分友好,经常骑马从羊山(境内一小山名)脚下,丁字路口经过,后一户人家在此开一小店,供应茶水,代铡马草。有一知县路过此处,休息喂马,知县问其店名,店家回答“无名”,知县随道:那就叫“马扎店”吧。以后住户增多,庄农多来集散,简称马店。

据孟集石碑记载:六百年前,三家孟姓在此开店经商,因生意兴隆,集市逐渐扩大,得名孟集。因“孟”与“梦”谐音,清代有好事者,牵强附会引“黄粱一梦”之典,故演化为黄粱集,俗称孟集。

据传,此地原有钱姓曾在京为官,受封侯位,在此建过花园,园内花果累累引入注目,人称花果园,后人在此四周开店设铺,从事经商,故村庄得名花果园,俗称花园。

因清朝,扈氏和胡氏两户在此经商,雇工建东西走向街道,宽约一丈五尺,对面房屋40多间,时人称扈胡集。

因长河路、长花路穿境交织,后因在附近开店经商,发展成集,故命名为长集镇。

相传,古代有乌、白二龙来此行雨,二龙相争,白龙战败,南逃十余里,栖息一水井中,而乌龙占据此地。此后,乌龙地方风调雨顺,物阜年丰,百姓安居乐业,人们为感乌龙行雨之恩,建庙敬香祭之,得名“乌龙庙”。至今乌龙南十五里仍有一地名“白龙井”。

传说汉高祖刘邦曾在高塘集饮过马,留下“饮马塘”遗迹,故得名。

因驻地东面有条小河较深,传言此河系老龙栖身之处,乡民在此建寺祷雨,取名龙潭寺,又因乡镇驻地于此,故得名。

因位于河口、三流、六安通商交叉处,得名岔路口。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