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
2014年9月3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组织专家对2014年“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申报情况进行了评审。 |
高碑店村地处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距天安门仅8公里,是个千年古村。高碑店村地理位置优越,北依京通快速路,南傍广渠路,西临四环路、东临五环路。古老的通惠河临村而行,通惠灌渠穿村而过。京城水系旅游的终点站---通惠中心码头就在村边,坐船可北达颐和园、东到通州城。著名的紫檀博物馆隔河相望,闻名遐迩的北京CBD近在眼前。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高碑店村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 |
古北口村来到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村南紧邻出关处的隧道旁,一座四米高用行楷镂金大字写着“古御道”的仿古牌楼,格外显眼。沿牌楼望去,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一条四米宽用青石板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蟠龙山深处。村支部书记宋立滨介绍说,起初这条古御道是1682年清康熙出关时修建的,如今为了重塑边塞文化、发展休闲经济,镇里参照当年的历史文献对其进行了复古改造,整条御道宽4米,长1500米,全部用花岗岩板铺成。古御道……。 |
大华山镇挂甲峪村是京郊著名生态村,整个村庄中坐落在一座高峰、两条龙脉形成的峡谷之中,风景秀美。1997年,挂甲峪规划并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顶、坡、沟立体开发”工程,实现了“五上山”,即:道路修上山,水利蓄上山,优质大桃载上山,再生能源建上山,科技文化跟上山。村里村外安装了近千盏风能、太阳能照明灯。挂甲峪利用齐全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与遍地果园绿满山的自然生态条件相结合发展旅游……。 |
石佛村位于兴隆县东部,大杖子镇东北部,距北陵公路2公里,全村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800亩,产业主要以林果、设施蔬菜、畜禽养殖、和玉米等产业为主,其中林果业主要以苹果、梨、板栗、山楂等果品为主。年产量2531吨,粮食产量144吨,全年人均纯收入8291元,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13个居民小组,311户,1128人。全村现有低保人员44户63人,五保人员10户10人,残疾人55户59人。……。 |
周窝村位于县城西八公里,307国道南侧,属镇政府驻地。面积为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56人,耕地900亩,村民经济收入以传统粮食种植和打工为主。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0人,村“两委”班子9人。……。 |
目前全国仅存的、唯一的一个人民公社,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按照乔、灌、花,以及生态树种与景观树种搭配,森林覆盖率高达80%。观赏田园风光梨果、葡萄种植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旅游开发一条龙,成功举办了八届旅游观光采摘节。生产果品均是有机绿色产品,2千亩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园,为国家AAA级果区。年创产值分别达到460多万元,人均收入9000多元。……。 |
宋家庄村位于平定县城南4公里处,距太旧高速公路平定出口及207、307国道5公里处,与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煤集团五矿矿区东西相邻。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俗称三面阁的老爷庙建筑在晋东阳泉一带独具一格。全村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1400余亩,1320户,3000口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27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53元。坚持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近年来,宋家庄村以……。 |
常庄村位于店上镇北,全村691户,2289人,现有耕地1430亩,2012年人均收入8500元,著名民营企业潞宝集团位于常庄村。常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始于200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全村规划,省第二建筑设计院做施工设计,目前已前期投入2000余万元,拆迁200余户,建成魅力园、南苑小区、府东小区、古建小区、单元楼共五个小区,全部统一配套给排水、供暖、电力、道路、绿化。建成标准体育场、村民文化广场、休闲……。 |
晋东北的交通要冲,绿化率达到73%。确立了“山上栽树,河滩养鱼,发展运输,带动旅游”的中长期规划,林果起家,生态旅游业强家。硬化道路6000米,硬化健身广场1500m2,新建公园3000m2,栽植风景树3000余株,拓宽街道1000多米。以生态文化为载体的春节秧歌、六月荷花节、“山水北泉消夏晚会”、“唱响古关山歌对唱”、“十星文明户”评选等节庆民俗活动日益深入。农家书屋图书、音像制品达到4000多……。 |
长沟村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东北部的一个山村,全村土地面积2600余亩,有189户,676人具市区6公里。距东山过境高速一公里。2006年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组成,以王和平为代表的党支部,以思路创新为出路,决心改变长沟村的落后面貌。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分工负责,集体领导。制定总体长远规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长沟村新农村建设。2007年长沟村列入省市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
杜祥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无工业污染源,垃圾无害处理率99%: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建设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室、文化演-、休闲健身广场、文化墙、公园、幼儿园、敬老院等。禽类养殖、设施农业、奶牛养殖、农副产品流通四个主导产业。禽类养殖扶持贫困户20户,反季节瓜菜产值达到1千余万元;奶业年产值290万元,户均增收1.1万元;农副产品流通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
联乐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建有休闲广场,秧歌队,综合活动室配备了文化图书,村委每年举办两次村民文化科技培训,制定了《联乐村一社树规民约》,对民主管理、环卫管理、树木管理、村民文明行为等作出详细规定。在生态产业方面,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每户饲养基础母羊不低于30只;产、供、销一条龙,仅肉羊养殖一项每年每人增加经济收入3000元;农作物倒茬轮作种植,解决了吃菜难、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结构。在富……。 |
希日特奇村森林覆盖率达85.7%,珍禽野兽众多。该村极具民族特色:民俗元素中有4000—1000年远古岩画,每年鄂伦春族篝火节,举行赛马、射击、射箭、摔跤、拉钩等,在歌舞、游戏竞技中,模拟再现原始的狩猎生活场景。现在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民族风采的盛会。为保护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开发了桦皮船漂流、森林探险、斜仁柱宿营,鄂伦春民族历史探索、鄂伦春族嫁娶、森林植被……。 |
前进村街道整洁通畅,村庄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5%。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早就有远近闻名的大口唠子剧团;每到春节都参加全区的秧歌汇演,定期承办桃花节、杏花节、采摘节、果蔬展示会等;成立了前进村电视台,自制节目宣传本村新闻、进行科技讲座;村农民艺术团还与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两次大型文艺晚会;是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活动第一村;建有万册书库、乒乓球室、棋牌室、报刊室等。发展农牧林果花卉产业循环……。 |
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最北端起点第一岛,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山青崖峻,合欢树遍及全岛,森林覆盖率达75%,岛内基本“四季常青、三季花开”,有“世外桃源”的美誉,200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海滩辽阔,奇礁怪石,破浪生花,形成独特的海岛风光;岛上海产丰富,盛产海蛎子、蚬子和螃蟹等,是垂钓者的乐园,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佳地。岛上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独特的海岛海鲜饮食文化、“妈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