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相传古时候静乐县城之南是一烟波浩渺之湖,而城东则有一山,名为岑山。而当时岑山甚是荒凉,但据风水先生说,这是静乐一块宝地——人才之源,但须有神明点化一下,其灵秀之气方可充溢其间。一天,从天外飞来一只金鹅,金鹅在湖面上盘旋三天,然后就飞落到岑山之巅长鸣起来,说也奇怪,在这长鸣声中,岑山上草儿繁茂了,花儿绽放了,松柏青翠了。山下人们见了无不感激金鹅功德,便在金鹅落足处,修池建楼,以供金鹅休息饮水。一天人们捨到一根金色羽毛,上面写着两行字:“人才之源是岑山,快在岑山修书院。”人们知道这是金鹅的暗示,就在岑山建起了书院。为了纪念金鹅,人们便把静乐县称作“鹅城”。

因相传有外地人杜氏两兄弟到境内谋生定居,因而得名。

镇人民政府驻康家会,因姓氏得名。明朝末年,康氏兄弟从忻州逃难来此,在此处开荒种地,修建房屋,因康氏兄弟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渐渐的更多的人来此定居,建立村庄,村民为了纪念康氏兄弟,取名为康家会。

丰润原住姓吕和姓邱两大户人家,名为“吕邱村”,可是人们开玩笑时叫“驴毬村”当地觉得村名难听,极不文雅,就取丰衣足食的丰,雨露滋润的润两字组合改村名为“丰润”,实属嘉言之名。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双路村而得名。明朝时期有人在此居住,村民们为了让夜归的人找见方向和看的更远,便在村的东面修建两座楼,取名双楼,后慢慢演变为双路。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王村而得名。此村坐落在沟内,两面环山,据传清朝年间此地荒无人烟,后来,有王氏人来此开荒种地,建村立庄,欢迎外来人在此定居,人们为了纪念王氏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把此村命名为王村.。

因有姓段的大户人家居住在境内而得名。据传明朝年间,此地荒无人烟,群山绵延不绝,段姓人到此定居,开荒种地,吸引外来人来此定居,渐渐壮大,后朝廷在此设立防御工事寨,抵御敌人,故名为段家寨。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辛村而得名。清朝年间立村,原名叫河西村,村子四周荒无人烟,常有野兽出没,给村民带来了危险,村子的对面有一座庙,村民每天去庙里祈祷,希望得到神灵的指示,有一天早上人们发现庙上有一根柱子倒向北面,村民认为这是神灵的指示,人们就把村庄迁到柱子倒下的位置,故得名新村,后来又改为辛村。

因新村修建于神泉之沟神峪沟而得名。据传明清年间,该村坐落在两座大山中间,村民为了得到神灵的庇护,在该村的东南方建了一座龙王庙,村民们每天祭拜,时间长了庙里神诋显灵,保佑该村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们感天地之灵,将该村命名为神峪沟村。

因天女下凡治蟒而得名,远古时期,该乡娘子神村南称雕崖山,山上有一洞,洞内有一巨蟒,经常下山卧道伤人,苍天难以忍受,就派一天女下凡,在天女婚嫁之日过此道治蟒,最终同归于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此女,从此后改村命名为娘子神村。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娑婆村而得名。康熙《重修静乐县志·村名备考》载名“娑婆村”。“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是说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堪能忍受劳累,难说能说,难化能化,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在此生活,因交通不便、山路崎岖,村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清朝末年,相继有人来此逃难定居,因此地大部分是红土地,土壤肥沃,农作物便于生长,年年丰收,其它村村民非常羡慕,故得名赤泥窊。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