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取元代在狄道设置的四个驿站名称之一洮阳而得名。该镇川平地阔、光照充足且位于洮水之滨、马啣山之南(山之南为阳),含有向阳、明媚之意,同时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意。 |
镇人民政府驻八里铺,以距县城八里得名。 |
传清乾隆年间集市发展,街区新店铺增多,故名。 |
辛店系因有辛家人开店而得名。 |
据《临洮县志》记载,因境内曾出过一位太师爷并有“太师府”,后转音为“太石”。北魏曾在村北设有勇田县,清代在此设置铺递,民国时期为洮沙县城所在地。长久以来,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称太石铺,因辖区,故名。 |
古代,铺是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的驿站,此地也被叫中孚,因方言在1982年正式改为中铺。 |
因位于马啣山南麓的南大山、马家山之间,且南北山谷有东南向泉雪汇聚峡河川流而过,故取南北山夹道口之意;再因位于石景峡出口处而得名。 |
原东二十里铺乡。有李氏家族最早墓群汉代征西大将军李仲翔家族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地为天下陇西李氏故里所在地,1945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在临洮考察期间说此地为龙脉之地。 |
因窑洞为店,设置古驿站窑店驿,后转音为“尧甸”。 |
因境内著名的玉井峰山而得名。 |
据乾隆年《狄道州志》记载,临洮南部这一地区是藏族土司赵琨的封地,原有藏族土司设立的衙门,有大衙、二衙、三衙,故寺洼村一带被称为衙下。 |
境内以南、洮河以东有一山峰,是临洮县南部一大天然屏障名为南屏山,故名。 |
红旗,过去这里有宏济桥,既是桥名也是地名,后因临洮方言同音异字演变而成“红旗”。《甘肃通志》载:宏济桥: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洞子沟洮河上,为兰、河二州通道。明万历中建,用船十二濶,四十余丈,冬撤春建。今废,但用舟以渡。 |
明清时期此地设置兵营,有上营、下营、好水营等,故名。 |
据载,为最早康姓族人居住,后集市往来,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