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峡口镇 | 隶属:临洮县 |
行政代码:621124106 | 代码前6位:621124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2 | 邮政编码:743000 |
车牌代码:甘J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9748人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位于马啣山南麓的南大山、马家山之间,且南北山谷有东南向泉雪汇聚峡河川流而过,故取南北山夹道口之意;再因位于石景峡出口处而得名。
峡口镇位于临洮县城东北部,地处马衔山脚下,距县城35公里,介于东经103°55′00″-104°07′00″,北纬35°29′60″-35°37′00″之间。北靠上营乡,东与站滩乡接壤,南连八里铺镇,西与新添镇毗邻,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205.74平方公里,海拔2200-2600米,年降雨量为300-460毫米,年平均气温4-8℃,无霜期160天,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全镇现辖峡口、新集、党家墩、马家岔、凡家岭、陆家湾、大咀、学校湾、大山、普济寺、上王家、张郭家、庙湾13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建成了万亩马铃薯全覆膜、千亩高原夏菜、千亩地
1951年属(上营)所辖。
1958年公社化时属上营公社所辖,1961年设立峡口人民公社。
“文革”期间改名红峰公社。
1972年恢复“峡口公社”。
1983年更名为峡口乡。
2001年撤乡建镇为峡口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峡口位于北马衔山,南大山、马家山之间,且南北山谷有东南向泉雪汇聚峡河川流而过,故取南北山夹道口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民国初新设有集市,得名新集,村委会驻新集自然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在此曾有一个烽火台,俗称墩,用于传递军事信息,加之附近为党姓人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为新添南坪村与峡口南山各村的岔路口,又以马姓人居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樊姓人居住在山岭上,故名。1949年解放后党家山头乡所辖,1957年属新集乡所辖,1961年体制划小时为樊家岭大队,1969年改名为永新大队,197…[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民国时就有陆姓人群聚居此山湾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朱姓人氏为主,居住在山咀处,且山咀高而大,得名朱家大咀,后逐渐演变为大咀,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山湾处曾建有一所学校,并形成一个村子,得名学校湾,村委会驻学校湾自然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早先以何姓人居住在山上,原名为何家大山,后因何姓人口外迁等原因逐渐减少,得名大山,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同治年间在此建有寺庙为普济寺,寓意为普遍济助,村委会驻普济寺自然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朝年间居住王姓人增多,分为上、下王家,该地地势较高故名上王家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张姓和郭姓人居住而形成的村庄,故名。1949年解放属漆家沟乡所辖,1961年为峡口人民公社张郭家大队,1969年更名为红星大队,1972年恢复张郭家…[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同治年间,在一山湾处建有二郎庙,得名庙湾,村委会驻庙湾自然村,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