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县治西南面对九凰山(又名昆山),故县称昆阳。

据民国《平阳县志》载:“鳌江,地因渔人聚集成市,名舻艚头,译名古鳌头,旋易今名。”1961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复设。

因地近鳌江北源,故称水头。古名泾口,因地处泾川(今金溪)汇入横阳江(今鳌江)之口而得名,始称于宋。

因宋兵部侍郎萧振于江边设渡船得名萧家渡,后因“家”“江”方言同音,渐演为萧江。

此地是鳌江水运重要江埠之一,筑有埠头,故名鳌步,后因地方盛产络麻,改称麻步。

明末清初取“山川毓秀,腾蛟起凤”之意得名。

据《叶氏宗谱》载,当地周、徐、叶三大姓有三座台门,故名三门。后因“三”“山”方言谐音,改称山门。

因境内有顺溪,故名。

因南雁荡山主要风景点均在辖区内,故名。

据载,此地曾引凤凰于此翱翔,故名凤翱。因“凤翱”与“凤卧”闽南话谐音,改称凤卧。

南麂岛,别名海山,因形似奔麂状而得名,以之为镇名。

万全,古称万船。自“沧海变桑田”后,古人用万船来形容船舶之多。因“船”与“全”谐音,遂演变为今名。

属于浙南革命老区乡,因怀溪而得名。

因地处东海岸、台湾海峡以西而得名。

据传,南宋时,有周八之嫂以青石板铺路五十丈迎接周八中举荣归,故名青街。

五代时已有闹村之名。传说南宋后,在吴山至雁溪的大路修筑前,到南雁东西洞的游客,都要从本乡的凤岭经过,遂名“闹村”。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