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明代,因在现花儿巷南端对面,现财神庙小学北院墙处建寺庙一座,名为天泰寺,故名。

因建有明朝谷王府(俗称皇城)而得名。

辖区内座落着建于永乐年间的省级重点文物拱极楼,又名南门楼,是宣化古城最南端的门户,“南关”也因此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原驻南大街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原驻大北街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原驻工业街附近,并处于工业生产集聚地,故名。

因街道办事处原驻建国街而得名。

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庞家堡村北而得名。

相传明以前名桃花驿,明正德五年(1510)建堡,万历七年(1579)建城。1949年前因深井川周围百里,四面环山,洪水不能外泄,积聚村东,故改名为“深井”。

明初山西崞县人迁此建村,故名。

因处洋河南岸,故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贾家营村而得名。

因镇人民政府原驻顾家营村而得名。

明宣德三年(1428年),筑城,竣工时,宣府镇总兵登南门城楼眺望,只见阳光映照河川,便命名为照川堡;清初,因赵姓人增多,改称赵川。

因镇人民政府驻江家屯村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