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各街道地名由来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设置不其县,建不其城。城阳(村)因居不其城之阳而得名城阳。设立街道时,驻地为城阳村,以此得名城阳街道。

设立街道时,以驻地村得名夏庄街道。据夏庄村《栗氏族谱》序载:“吾族于明成化年间自胶州徙居霞庄,繁衍至今21世”。始祖鸿明成化年间贡生任怀来卫经历,授沣州州判承务郎。第3代要立村名,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建村九顶山下,日后人丁兴旺。九顶山即村东一小山丘,南山常年流水,山顶晨雾缭绕,日出东方,霞光万丈,山庄秀丽,村庄名“霞庄”,至清初演化为南夏庄。

因办事处原驻东、西流亭社区而得名。一说唐朝时期该村河岸有北斋庵(百斋庵)庙,庙前有亭,亭下有流水,故名流亭。另说以人名“刘亭”取之,后演化为流亭。村落形成于汉朝。秦汉时,设乡以下行政机构为“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初时地无确名,遂以行政机构名称冠以亭长姓氏作地名,是时,亭长姓刘,称“刘亭”,后演化为“流亭”。清乾隆版、同治版《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图”均标注“刘亭”。“刘亭”、“流亭”在很长时间里曾混杂互用。

明永乐二年(1404),因地处胶州湾北岸,东南靠海滩,地势涝洼,俗称“滩里”。又因土岭多生荆棘,夏秋汛期常有洪水滞留,故名“棘洪滩”。设立街道时,以驻地棘洪滩命名。

据《崂山县地名志》载,汤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从云南迁此居住(村名失考)。关于村名,村中有“先有汤,后有张,马家来了立了庄”的传说。马氏祖于明初迁此,因人多户众放以姓氏名村,又因地势高于邻村下马哥庄,故村名称上马哥庄。2001年6月,设立街道,驻地为上马哥庄,以此得名上马街道。

设立街道时,以其驻地社区命名为惜福镇街道。据《崂山县地名志》记载:明朝初年,车氏从云南大槐树里头迁“歇佛寺”庙旁立村,以庙取村名。1934年以前,该村叫“歇佛寺”。1943年,以“歇佛寺”的谐音、加吉祥之意,改名为惜福镇。

红岛原来叫阴岛。阴岛曾经是胶州湾内的第一大岛,岛的两侧是著名的胶州湾盐田。《胶澳志》中《方舆志》里说:“阴岛在胶州湾内,岛之东南端距湖岛约四海里。岛之东北端东距女姑口约三海里。北面多盐田,可通陆地,形成半岛。地势平坦,居民十有六村……”阴岛的得名一是因该岛位于胶州湾北部,原本与陆地隔开,相对于陆地,阴岛恰好位于水之南(水之南为阴)。二是该岛经常云雾笼罩,天阴地暗,故而得名。1966年8月前后阴岛所在地的阴岛公社被更名为红岛公社。1967年1月,因其名被视为“阴暗之岛”,遂更名“红岛”。

河套街道地名因办事处驻东、西河套社区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