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唐开元年间,蒲城县改称奉先县。因县西北丰山的桥陵埋葬着唐玄宗的父亲李旦,取“祀奉先皇陵墓”之意。2017年,城关街道更名为奉先街道。 |
紫荆街道位于蒲城县南部。 |
金代粘罕进攻南宋时,金兵扎营于此,因饮水缺乏,掘井得水,为纪念粘罕,故取名“罕井”。 |
因孙氏家族首居而得名孙家庄,后演化成现名。 |
原名兴市镇、唐代称旌仕坊,以商业文明的兴市镇而得名,取兴旺发达之意。 |
因党、睦两姓同居于此而得名。 |
因以高、杨两姓同居于此而得名。又地处尧山之阴(北),桥山东麓,渭北高塬南缘,除西南外,四旁地势皆低,唯有高阳塬地段高旷平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以此形象取名高阳并沿用至今。 |
相传后稷曾在此地“教民稼穑”,传授农耕技术,其地成为“五谷丰登”之地,故名永丰。 |
唐初因荆、姚两姓同居住于此而得名,北宋时称荆姚镇。 |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回汉朝时,途经此地,投宿一酿酒作坊,取名思武坊,清代光绪年间,更名苏坊。 |
因地处伏龙塬之南,故名;明洪武年间,军户张、刘、宋、曹等姓在这里屯田立寨,故名龙阳寨。 |
因位于洛水之滨而得名。 |
明洪武年间,有军户在陈庄东屯田立寨,得名陈庄寨,后更名东陈村。 |
因县城北部有尧山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