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北周时因县城在资水(今沱江)之北,故称资阳。

赫山原地名为橘土岗。明嘉靖年间,知县刘激视察此地时,见此地有两座红色的山峰,认为红土赤,两赤为赫,原名橘土岗土气,名“赫山”文雅,故名赫山。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长江南岸湖北石首县属藕池江堤溃决,大量泥沙淤积。在藕池口以南大片湖面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南洲”。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清政府批准,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在乌嘴正式成立。两年后厅址迁至九都新署。1912年,南洲直隶厅改称南洲县,次年改南县相沿至今。

1952年自益阳县析置桃江县,境内有“夹岸种桃,桃花泛江而gn="center"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湖南省益阳市]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平定“梅山蛮”,自益阳县析置安化县,取“民安德化”之义命县。

因境内拥有湖南最大内陆淡水湖──“大通湖”而得名。

以沅江在县境内汇入洞庭湖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