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南村镇当时属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当时的南村还是一个仅十余户的小村。大箕乡秋木洼村王泰来,在朝官居司空,见南村这块地方风水好,即大兴土木,在南村建司空府、花园、琉璃井,修街房,设铺面,起牌楼,造东、西、北三座宫门,南村街为宫街,起集市。自此,南村由村变镇。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下村而得名。因位居武圣山下,上游有上村、中村,故名下村。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东沟村而得名。最初由徐姓人建庄,初名“徐庄”。后因此地盛产铁矿石,在村东山沟里开有很多矿洞,俗称洞沟,后谐音演变为东沟。 |
原名长桥镇,据《泽州府志·陵墓》记载,西晋平西将军周处墓葬于镇西,并修有周孝侯祠,故将长桥镇更名为周村镇沿用至今。 |
镇人民政府驻上犁川。因人们在山间平川耕种生息,故名。 |
村子原名铺上,村在沟子里,因该地古属晋国,附近又有孔庙而改为晋庙铺。 |
因镇人民政府驻金村而得名。据金村北显庆寺碑记载:周襄王三年天降金雨于晋,至晋怀帝二年(307),封户赐姓,因其年为庚申年,五行中庚、申为金,取“雨金天仪为布金地”之意得名。 |
约公元前17世纪,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称由此而来。 |
因春秋时期因晋文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此而得名。 |
镇人民政府驻东大阳,北魏为阳阿县治,后演变之。 |
由追山乡、土河乡、衙道乡合并组建山河镇,取原追山、土河两乡名各一字,命名为山河镇。 |
相传古时这里有棵大酸枣树,酸枣又叫“棘”,故名“大棘”,后写作“大箕”,亦有地形颇似大簸箕的说法。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柳树口村而得名。相传这里柳树长得粗大健壮,路边有棵枯柳,树洞甚大,马车可以通过,故名柳树口。 |
相传战国时为赵国一城,叫义城。后因义城北面又建一村,名上义城,义城改为下义城。秦并六国后,将上、下义城改为南、北义城。因位于北义城,故名。 |
川底位于长河之西,初名河西,后因地势低平与河川相连,故更名川底。 |
因村庄建在与北岭相对的山岭上,故名。 |